通過(1)傾向評分匹配的亞群、(2)對心血管病發病率進行校正,以及(3)排除正在接受降壓藥物、無高血壓病史患者的3項敏感性分析,證實了在服用2種或以上抗高血壓藥物、收縮壓低於130mmHg的患者中觀察到的顯著額外死亡率。
2011年美國心髒病學會基金會/美國心髒學會,與美國神經病學會、美國老年醫學會、美國預防心髒病學會、美國高血壓學會、美國腎髒病學會、美國非洲裔心髒病醫師學會及歐洲高血壓學會聯合製定的2011年老年高血壓專家共識文件推薦,如果80歲或以上成人能耐受,將收縮壓降至140~145mmHg。來自高齡老人高血壓試驗和老年人收縮期高血壓項目的數據,支持這一推薦意見。2013年歐洲高血壓學會/歐洲心髒病學會高血壓管理指南推薦,對於收縮壓為160mmHg或更高的80歲以上患者,假如他們身體和智力情況良好,應將收縮壓降至140~150mmHg。這些指南推薦,關於體弱老年患者的抗高血壓治療,應由治療醫師基於對治療臨床效果的監測來決定。來自美國第八屆聯合委員會(JNC8)的2014年指南報告推薦,如果60歲或以上者沒有糖尿病或慢性腎髒病,應將血壓降至低於150/90mmHg,如果他們患有糖尿病或慢性腎髒病,則降至低於140/90mmHg。對於具有心血管事件高風險,諸如患有冠狀動脈疾病或與冠狀動脈疾病相當的疾病、10年弗雷明漢危險評分為10%或更高、糖尿病、慢性腎髒病或左室射血分數降低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臨床試驗數據並不支持將血壓降至低於130/80mmHg。
根據貝內托斯及其同事在最近一篇《JAMA內科學》文章中的報告,PARTAGE(機構養老的超高齡人群中血壓和動脈僵硬度的預測價值)研究,是對居住於法國和意大利養老院的1130名80歲或以上(平均年齡:88歲)體弱者進行的一項多中心縱向研究。這項重要研究表明,和接受0或1種抗高血壓藥物、收縮壓低於130mmHg的體弱老年患者中的死亡率(19.7%)相比,接受2種或以上抗高血壓藥物、收縮壓低於130mmHg患者的死亡率(32.2%)顯著增加(校正的HR為1.78,95%CI為1.34~2.37,P<0.001)。通過(1)傾向評分匹配的亞群、(2)對心血管病發病率進行校正,以及(3)排除正在接受降壓藥物、無高血壓病史患者的3項敏感性分析,證實了在服用2種或以上抗高血壓藥物、收縮壓低於130mmHg的患者中觀察到的顯著額外死亡率。
該研究的一個局限性為觀察性設計,另外一個局限性為研究者不能對並存疾病的嚴重程度進行校正。服用多種抗高血壓藥物、收縮壓低於130mmHg患者的一些並存疾病可能更嚴重,也許可解釋這些患者中的更高死亡率。
令人吃驚的是,在收縮壓低於130mmHg的體弱老年患者中(研究組的20%),應用多種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在持續,因為很少基於證據的數據支持這種做法。該研究也沒有提供關於服用抗高血壓藥物患者的舒張壓低與全因死亡率的關聯數據。該研究也沒有報告接受多種抗高血壓藥物的體弱老年人收縮壓低以及舒張壓低與心血管死亡率、非致死性和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和致死性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其他終點的關聯數據。
在患有高血壓的一般人群、包括患有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左室肥厚、慢性腎髒病、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高危人群以及老年人中,抗高血壓藥物治療的隨機臨床試驗,為收縮壓和舒張壓與全因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非致死性和致死性卒中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之間的J-形關係提供了證據8。普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評價和感染治療―心梗中的血栓溶解(PROVEIT-TIMI)22試驗表明,在4162例患有ST段抬高型心梗、非ST段抬高型心梗或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中,對於預防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的最佳血壓為136/85mmHg(範圍:130~140/80~90mmHg),並且在血壓值低和高時,呈J-或U-形曲線。
在該項研究中,舒張壓低於70mmHg是有害的。對於鹿特丹研究和收縮期高血壓老年項目研究中應用抗高血壓藥物治療的老年患者,舒張壓低於65mmHg時的卒中發生率升高。收縮期高血壓老年項目研究還表明,舒張壓低於70mmHg時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較高,舒張壓低於55mmHg時,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幾乎增加2倍。
然而,目前尚無對體弱老年人進行高血壓治療的隨機臨床試驗數據。來自PARTAGE試驗的數據是一項重要的貢獻,表明正在應用≥2種抗高血壓藥物治療高血壓的≥80歲的體弱老年人中,收縮壓不應該<130mmHg。在這種情況下,應減弱抗高血壓藥物治療。在這一人群中,對高血壓的過度治療以及對高血壓控製不佳,可導致不良的臨床轉歸。在有充分的臨床試驗數據可用於體弱老年人的高血壓治療以前,治療≥80歲老年患者的高血壓時,遵循2011年美國心髒病學會基金會/美國心髒學會2011年專家共識文件1以及2013年歐洲高血壓學會/歐洲心髒病學會高血壓管理指南是合理的。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