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兩項研究顯示,在寒冷季節,更多的房顫患者因為症狀加重而入院,而且住院期間的死亡率也升高。針對心血管疾病發病及加重的季節差異建立季節性隨訪、調整藥物、控製危險因素、進行健康宣教、更加關注血壓,將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
寒冷作為健康的危險因素常被低估。研究表明,寒冷季節頑固性高血壓、心肌梗死(心梗)、心房顫動(房顫)、心力衰竭(心衰)、心源性猝死的發生率顯著升高。氣溫在-48℃至10℃之間,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與氣溫之間呈線性負相關。寒冷地區氣溫每降低1℃,心梗發生率將升高2.2%,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1%,尤其是氣溫降低的28天內心梗風險最高。我國北方地區因其特殊的寒地氣候,是心血管疾病高發區。哈爾濱市冬季氣溫在-19℃以下時,2.7%的人口死亡可歸因於低溫寒冷,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受寒冷的衝擊最大。寒冷與高血壓
早在1921年 霍普曼(Hopman)就發現寒冷季節血壓增高的現象。之後意大利莫德斯蒂(Modesti)從1999-2003年連續調查6404例高血壓患者,發現冬季平均血壓為(141±12.1)/(95.0±8.6)mmHg,夏季平均血壓為(136±19)/(80.0±7.5)mmHg。塞加(Sega)等連續兩年觀察了2051例成人血壓變化,發現冬季平均收縮壓/舒張壓比夏季升高(6±4)/(5±3)mmHg。庫內什(Kunes)等觀察了2000例高血壓患者(平均年齡55歲),分析了42813個血壓值,發現當周圍環境溫度從27℃降低至-24℃時,收縮壓平均升高7 mmHg,舒張壓平均升高3 mmHg。
動物實驗證明寒冷應激首先使交感神經係統激活,轉而增加腎素-血管緊張素係統(RAS)活性,進而抑製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達和減少NO產生,促使高血壓的形成。寒冷應激上調ETA 受體,下調ETB受體,增加ET-1產生使血壓升高;同時寒冷通過炎症介導及活化的L型鈣通道使血壓升高。
寒冷與冠心病
2004年巴尼特(Barnett)等人對世界衛生組織的MONICA研究中人口資料進行分層分析,發現冠心病的日發病率與當前或前3天的平均溫度相關,在相對寒冷時期,冠心病發病率升高。
近年來研究顯示持續的寒冷應激導致ATP合成不足。研究表明,在動脈粥樣硬化進展期斑塊中,寒冷、缺氧環境使能量代謝出現障礙,致使ATP生成嚴重不足。萊文(Levin)研究小組在兔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證實,當斑塊厚度超過500 μm時,斑塊核心部位ATP合成不足,可導致巨噬細胞凋亡及壞死核心形成。寒冷應激可通過誘導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炎症反應、致使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增加適應性產熱、使ATP生成不足等相關機製引發急性心梗。
寒冷與心衰
在寒冷條件下或氣候劇變時,血流動力學變化和神經內分泌激活,誘導心肌缺血或突發心律失常,進而導致心衰失代償改變,其他因素如呼吸道感染也是誘發、加重心衰的重要因素。
心衰的發病具有季節差異,北半球及南半球的研究都顯示心衰的住院率及死亡率在冬季達高峰。2014年一項日本研究觀察了528例因急性左心衰住院的患者,發現伴有收縮壓>140 mmHg的急性左心衰在冬季發病率升高,而收縮壓≤140 mmHg的急性左心衰發病未見季節性差異。研究者又將伴有收縮壓>140 mmHg的急性左心衰住院患者分為冬季住院及其他季節住院兩組,經多變量分析顯示,缺少袢利尿劑的應用是其危險因素。冬季人們攝入來自食物或酒精中的鈉和熱量增加導致體液瀦留,由蒸發和出汗損失的液體量減少進一步增加體液瀦留。應用袢利尿劑減少體液瀦留是減少心衰冬季發病的治療策略,且長效袢利尿劑較短效袢利尿劑可能更有利。寒冷與房顫
房顫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其發病率持續升高,房顫患者死亡率較正常人群高2~3倍,同時房顫可以誘發心功能不全、腦栓塞及周圍血管栓塞,尤其是伴有房顫的卒中患者較不伴房顫的卒中患者具有更高的發病率、住院率及死亡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近年來研究表明房顫與寒冷關係密切。以色列、芬蘭、波蘭、蘇格蘭、澳大利亞的房顫高發期都在冬季,其原因可能與氣溫、濕度、氣壓以及冬季高血壓、缺血性心髒病高發有關。一項納入1475例高加索人的陣發性房顫研究顯示,在女性患者中,陽光相對充足、氣溫較高的5~8月房顫發作次數明顯減少。另有兩項研究顯示,在寒冷季節,更多的房顫患者因為症狀加重而入院,而且住院期間的死亡率也升高。寒冷對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機製複雜
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住院率、死亡率仍無法控製。寒冷低溫是冬季氣候的重要特點之一,低溫對心血管係統有不利作用。長期以來,寒冷所致血管痙攣被認為是導致心血管事件的原因,但這些生理反應均為一過性,不能解釋溫度與事件之間的定量關係,寒冷造成氧化應激以及炎症因子、血脂等指標的改變不能解釋冠脈、心肌的易感性受累。尤其是新近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愛斯基摩人盡管有較低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卻有較高冠心病發生率,45歲以上男性為12.6%,女性5.3%。可見,寒冷導致心血管事件發生和加重的機製極其複雜。2015年我國Kadoorie Biobank研究組的研究顯示,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在冬季比夏季高41%,且戶外氣溫越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越高。通過分析發現寒冷導致血壓升高是其主要原因,收縮壓與心血管事件呈明顯線性關係。
寒冷與心血管疾病的多種危險因素,如體力活動減少、空氣汙染、感染、飲食習慣等相伴發生;同時寒冷時血漿纖維蛋白原、膽固醇、激素和縮血管物質(包括血管加壓素、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Ⅱ、醛固酮及兒茶酚胺)水平升高。針對心血管疾病發病及加重的季節差異建立季節性隨訪、調整藥物、控製危險因素、進行健康宣教、更加關注血壓,將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2015年5月7日C2,轉載請注明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