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郭繼鴻:心髒性猝死救治的四大問題

作者:中國循環雜誌 來源:郭繼鴻 日期:2015-07-16
導讀

郭繼鴻教授撰文指出,中國心髒性猝死的現狀嚴峻而不容樂觀:年猝死總人數居世界之首,每分鍾將有2人發生心髒性猝死。關鍵的是,我國引發猝死的多種因素未被有效控製,並有加重趨勢,包括社會人口的老齡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和發病有升高趨勢等。

關鍵字: 郭繼鴻 | 心髒性猝死

郭繼鴻教授撰文指出,中國心髒性猝死的現狀嚴峻而不容樂觀:年猝死總人數居世界之首,每分鍾將有2人發生心髒性猝死。關鍵的是,我國引發猝死的多種因素未被有效控製,並有加重趨勢,包括社會人口的老齡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和發病有升高趨勢等。

悲催的是,隨著老齡化和冠心病發病率的增加,慢性心血管病患者的激增,猝死的名單還要加長。而且,男性比女性更脆弱:男性心髒性猝死的發生風險是女性的4~7倍。

他說,如果患者存在猝死高危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衰、猝死既往史、心肌病等,其猝死的發生率將比一般人群增加5~10 倍,屬於猝死高危者。

當前猝死的防治,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植入埋藏式心髒自動除顫器(ICD)、公眾體外自動除顫器(AED)、β受體阻滯劑以及猝死現場及時的心肺複蘇等四大項。

1.心肺複蘇仍需加強科普(學習心肺複蘇和心髒急救相關知識請點此

對於猝死的救治,可謂再次驗證了“時間就是生命”的格言。從猝死發生到首次電擊時間<4 min 時,患者生存率可高達60%~75%,而間隔時間較長才得到有效治療者(電除顫及有效心肺複蘇),救治的成功率僅為15%。

無條件及時除顫時,及時、規範和有效的心肺複蘇,胸外按壓更為至關重要,這能部分緩解患者在室顫持續時心輸出量為零的情況,使有效救治時間拉長。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國家的初級心肺複蘇的普及率已占全國人口的10%以上,從而使猝死現場第一目擊者能及時有效進行心肺複蘇。而我國無論是法律環境還是科普教育卻遠遠落後。

2.ICD應用遠未到位

猝死生還者,一年內再發猝死高達47%,ICD常用於這組人群猝死的二級預防。資料表明,ICD治療可降低33%的患者猝死。

另一部分猝死高危患者,即患有嚴重心血管病者,其猝死發生幾率比普通人群高出5~10倍。而ICD在一級預防中可使患者猝死危險性降低28%。與其他治療方法相比,心髒性猝死相對風險降低67%。

在中國年心髒性猝死總人數為55 萬人,但每年新植入的ICD僅1000台,僅是美國植入量的1/400,ICD 的應用遠未到位。

3.AED成擺設

心髒性猝死80%發生於家中或公眾場所。針對這一特征,AED應運而生,而且在西方國家不少城市的AED與消火栓一樣密布與普及。此外,很多國家每年都有社會公眾參與的AED培訓。

目前在充分裝備了AED、並有一定普及與培訓的美國大城市,院外猝死救治成功率已高達50%~70%。

在中國,AED的裝備和使用都遠遠不盡人意。據估計,中國已裝備了4000台AED,但實際使用次數卻仍為0次。比如在北京國際機場,每年都有10人以上猝死,而機場裝備的百台以上的AED毫無用武之地。郭教授認為,無論是法律環境還是AED使用觀念,以及AED的科普工作都需轉變和加強。

4.β受體阻滯劑預防猝死目的性和劑量仍不足

ICD主要適用於猝死高危者,而中低危患者一級預防主要依靠藥物與生活方式的幹預。

β受體阻滯劑能有效降低心髒性猝死,其降低猝死的幅度為40%~65%,主要經過有效阻斷周圍交感神經的活性及中樞性抗心律失常作用而防治猝死。

此外,其還能減少缺血事件,減少心肌梗死發生率,同時又是心衰治療的基礎用藥,這使β 受體阻滯劑既能降低總死亡率,還能顯著降低心髒性猝死,其適用於有器質性心髒病患者的猝死防治,還適用於所有的遺傳性、原發性心電疾病者。

在中國,各種心血管病患者服用β受體阻滯劑的比例正逐年上升,但服用劑量偏低,不少未能達到治療靶目標。

此外,胺碘酮可減少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的發生,也能顯著降低心髒性猝死。ACEI、ARB、醛固酮拮抗劑、他汀類藥物等,均有間接降低心髒性猝死的作用。

來源:郭繼鴻. 中國心髒性猝死現狀與防治. 中國循環雜誌, 2013, 28: 323-326.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