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李虹偉教授:新版ESC心包疾病指南將帶來什麼?

作者:CMT 來源:壹生 日期:2015-08-27
導讀

         談到今年即將更新的ESC心包疾病指南,李虹偉教授直言“對心包疾病的討論是很有必要、但又非常困難的”。如果臨床心血管醫生通過閱讀這部指南,開闊了眼界,臨床能考慮到這一大類疾病,能更快更準確地做出臨床判斷,就是其價值所在。

2015歐洲心髒病學會年會(ESC2015)專題報道今天我們為您送上心包疾病的指南更新預測。

日程-心包.jpg

LHW.jpg

  李虹偉教授

  談到今年即將更新的ESC心包疾病指南,李虹偉教授直言“對心包疾病的討論是很有必要、但又非常困難的”。2004版ESC指南是目前心包疾病唯一被冠以guideline的指導性文件,其他國內外學會發布的相關文件則更像是疾病綜述,並且多數隻涉及心包疾病中的某一特定現象,如心包積液、心包炎等。究其原因,一是心包疾病涵蓋很廣,“很難說全”,二是幾乎沒有來自隨機對照試驗(RCT)、信度足夠強的研究證據,因此在上版ESC指南中,並未對推薦意見的推薦級別和證據級別做明確界定。高級別研究證據的匱乏也可能是指南11年未曾更新的主要原因。此外,心包疾病確切的發病率數據和病因分析普遍存在差異極大的情況。

  談到對新指南的預期,李教授重點提到三方麵。

  在病因方麵,李教授認為心包疾病病因譜的變化值得注意。例如近年間針對惡性腫瘤的化療藥物和放射治療顯著增加,與之相關的心包炎發病也隨之增多。一些少見病因如HIV感染所致心髒損害累及心包的發生率也必然隨著基礎疾病增多而提高。

  在疾病分類方麵,與2004版ESC指南相比,李教授認為將心包疾病首先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或許更合理,例如先天性心包缺如、原發於心包的腫瘤和結核等引起者應歸為原發性心包炎,而繼發於其他疾病如心肌梗死後綜合征、藥物毒性、放射治療、結核病累及心包等則應歸入繼發性。

  在治療方麵,他特別提到2013年10月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項RCT研究,該研究證實秋水仙堿治療顯著降低了急性心包炎患者的複發和病情持續。盡管研究僅入選240例患者,但得出了肯定的結論,作為心包疾病領域極為稀缺的來自RCT的研究證據,對臨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李教授分析,這是其能被《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選中的原因,並且“這項研究肯定會寫入新指南”。

  談到應如何看待和應用即將發布的新指南,李教授指出,國內外經典教科書裏關於心包疾病的篇幅非常少,要真正全麵描述這類疾病需要一部專著,而專著並不適合臨床應用,因此新指南更像這部專著的縮略版。與某些基於充分研究證據、可指導臨床絕大部分患者治療的疾病指南(如高血壓、缺血性心髒病等)相比,心包疾病指南很難作為處理這類高度個體化疾病的“統一法規”。但是,它體現了專家組對10年間各類證據的細致梳理和總結。如果臨床心血管醫生通過閱讀這部指南,開闊了眼界,臨床能考慮到這一大類疾病,能更快更準確地做出臨床判斷,就是其價值所在。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