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嚴金川教授等研究發現:采用新型區域協同模式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救治的首次醫療接觸到球囊擴張(FMC-to-B)時間及其預後改善起到積極的作用。
開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快速救治新通道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嚴金川教授等研究發現:采用新型區域協同模式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救治的首次醫療接觸到球囊擴張(FMC-to-B)時間及其預後改善起到積極的作用。
嚴金川教授指出: 2012年8月ESC發布的AMI新的指南強調首次醫療接觸,對於AMI患者應在首次醫療接觸後2小時內完成急診PCI,將原來的“D-to-B”為90 min的標準改為FMC-to-B為120 min。
研究者報告,AMI區域化協同救治網絡的建立是心血管急救發展的必然趨勢。研究者與北京IVT公司合作建立了12導聯心電圖遠程實時傳輸平台,在所在地區的二級醫院投放了多套無線心電圖傳輸係統,在江蘇省內首家建立“基於物聯網區域化協同救治AMI”的新模式。依托於網絡實時傳輸信息的急救物聯網,與120急救合作使用車載無線監護傳輸係統,心髒中心與周邊二級醫院、鄉鎮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聯合建立區域協同急救網,對AMI患者進行及時診斷、實時監護,遠程急救,AMI患者進入救護車即可啟動導管室術前準備,患者直接進入心髒介入中心,避免進入急診室延誤時間及增加醫療費用。因此,區域化協同AMI救治網絡能夠真正做到大醫院和基層醫院的無縫鏈接,使急救技術向基層前移和延伸。
研究發現,新型救治模式組FMC-to-B時間(98±23 min)明顯較對照組縮短(212±37 min),左室射血分數(EF%)及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較對照組改善,新型區域化協同救治模式使患者平均住院日(7.65±4.85 vs 11.63±5.26)及平均住院費用(45221.0±4035.0 vs 52863.0±6381.0元)明顯減少,MACE事件降低11%。研究顯示,采用新型區域協同救治模式可明顯縮短FMC-to-B時間,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預後,減少MACE事件,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研究者認為,建立AMI救治的公共數據平台,實現各級醫療機構信息共享,在同一平台上協同救治;以區域救治網絡的主導醫院為一級節點,缺乏導管微創介入能力的醫院為二級節點,基層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三級節點;以120急救為紐帶,實現從社區、救護、中心醫院多級聯動的協同急救模式。在患者到達網絡任何節點即開始實時監控,實現AMI急救資源的快速響應和高效使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