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北方的氣溫在上升,還會持續幾天。在元宵節和立完春之後,很多朋友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
最近幾天北方的氣溫在上升,還會持續幾天。在元宵節和立完春之後,很多朋友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
中醫認為從立春至立夏為春三月,萬物複蘇,同時百病萌發,應注意養生保健。在開啟今天的文章之前,先送大家幾句春季養生口訣,供參考:
早春陰寒漸退去,陽氣漸開始生發,
適當吃些蔥薑蒜, 韭菜芥末莫離它,
性寒食品少吃些, 以防阻遏陽氣發。
仲春肝亢可傷脾,影響脾胃運化差,
適當進食棗和蜜, 滋補脾胃食鍋巴,
避免過酸和油膩, 飲食應該易消化。
暮春吃得要清淡,體內積熱要防範,
大辛之品皆應避, 化火變瘡危害大。
飲食區別注意到,身心康泰度春夏。
從這些養生口訣中不難發現春季養生的特點是養陽氣、順應春季氣候養生、飲食調節等等。以此,以下我又總結了春季養生的方法,一起送給大家!
1、春季養生關鍵:養陽
曆代的養生家都主張“春季適宜養陽”,春天要做的是理順身體,把冬天進入到體內的寒邪排出,把積累了一冬的邪氣趕走,生發陽氣。
養陽關鍵在於“動”,切忌“靜”。經常到室外鍛煉,但春練不要太早,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煉,防止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患傷風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氣管炎。
此外,還可以按摩身體的穴位進行養陽氣。這3個穴位大家可以經常按按。
大椎穴:為了防止在春天受風寒,出門之前用手掌把頸後的大椎穴搓熱,這裏是人體陽氣的製高點,把這裏搓熱的話,能提升人的保護能力,可以免受風寒。
腎俞穴:腰為腎之府,是人體陽氣的根基。用熱水袋熱敷腰眼處的腎俞穴,可以起到溫暖腎陽的作用。
神闕穴肚臍為“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 沒有暖水袋的,不妨用手搓一搓。
敲膽經(大腿側):在人體上有一條非常重要的經絡,叫做膽經,《黃帝內經》講:“凡十一髒取決於膽”,意思是說所有髒腑經絡的陽氣,都會依附著膽經升發起來。所以,春天每天早晨起來,握緊拳頭雙手在大腿正外側肉最豐厚的地方敲打10分鍾,讓膽經得到激發陽氣升發起來。
2、順應氣候特點:春捂、防病
春天應晚睡早起,多進行形體活動,以順應“春夏養陽”的原則。
宜捂不宜凍,春天咋暖咋寒,氣候變化無常,人體皮膚腠理逐漸舒展,易感外邪引起疾病。民間有“春捂秋凍”之諺。
春天有各種病毒,細菌易傳播,如流感,流腦,百日咳,麻疹,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要注意預防傳染病。防寒及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防止舊病複發,肝病患者,及肝陽上亢的高血壓病患者,尤其注意。
3、飲食保健:養肝、脾胃
肝是屬木,主要升發,喜歡極其樂觀的情緒,因此養肝最主要的就是調理情緒。要保持樂觀、開朗、豁達的情緒,切記不要大喜大悲,遇到事情要恬靜虛無,泰然處之,才能使肝木堅實,肝氣調達,這樣能保住陽氣和養生,可以預防疾病。
適當調節飲食,適合吃些酸性少、不油膩、甘性多的食物,以養脾氣。
還可以吃些發物,如六種食物生發陽氣的蔥、蒜、韭、椒、薺、薑;還吃點大棗和蜂蜜等。
但不要吃寒涼的食物(一年四季其實都不能吃),孫思邈《千金要方》: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此外還可進食補品,尤其是久病將愈,病後體弱手術後血氣大虧者,進食補品補藥,易於吸收。但不要大補,以清補、平補為原則,選用扶助正氣或補元氣的食物,如人參、銀耳、大棗、雞肉、山藥、何首烏、枸杞子等。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