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上中醫:打造“升級版”中醫藥素質教育

作者:劉甦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日期:2017-04-12
導讀

即將畢業,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專業研三學生楊柏對學校充滿了留戀:每天午飯後搭乘校車前往醫院實習,種類多樣、內涵深刻的中醫特色人文通識教育課程,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這些都是他對學校生活最深刻的記憶。

關鍵字: 中醫藥 | | 醫學教育 | | 上海 | | |

即將畢業,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專業研三學生楊柏對學校充滿了留戀:每天午飯後搭乘校車前往醫院實習,種類多樣、內涵深刻的中醫特色人文通識教育課程,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這些都是他對學校生活最深刻的記憶。

在教育部第三輪一級學科評估中,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保持第一、中醫學保持第二、中西醫結合名列第三,兩個學科在中醫藥院校中率先躋身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驕人的成績單背後,是對如何做好中醫藥高等教育不懈的探索。

作為新中國首批建立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上海中醫藥大學率先探索中醫藥院校教育模式。構建了“以紮實的中醫藥理論和實踐能力為主體,以寬廣的現代科學、醫學知識和創新思維為一翼,較深厚的中醫傳統文化底蘊為另一翼”的“一體兩翼”人才培養目標,圍繞“什麼是最好的中醫藥教育”“如何培養傳承創新並重的中醫藥人才”的時代命題,提出了全方位協同育人的新思路、新舉措,打造“升級版”中醫藥人文素質教育。

重實踐,醫教研協同育人

“學校專門安排了去各個附屬醫院的校車,去醫院實習非常方便,而且本科幾乎每門臨床課程都有見習機會。”楊柏說,中醫內科講到各類疾病時,老師會親自帶大家去病房看相對應的症狀,“中醫外科課上講過三黃膏,在醫院見習時,看到它的質地、形狀,聞到味道,我對這味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除了課堂內見習,學校還提供小學期見習機會,大一學生可以在第一學年的五六月份參與見習,“去藥房幫忙抓藥、跟隨臨床大夫抄方這些簡單的工作,大一就可以嚐試。”

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胡鴻毅介紹,中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該校中醫學專業2009年率先實施與本科教育相銜接的“5+3”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製度,2014年又率先啟動中醫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與臨床醫學專業博士培養相結合的培養模式。通過“5+3+X”的模式,形成師承貫穿始終的中醫臨床人才培養體係。

尚文是各家學說課程的老師,這門專業選修課麵向高年級本科生開設,主要研究曆代醫家的思想、學術源流,傳統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但尚文認為,“如果這門課進行純知識性的傳授,效果會大打折扣,各醫家的經典理論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涉及臨床的部分,就應該讓學生通過實踐體驗去理解。”

2012年,教研室與龍華醫院合作,建立了各家學說的臨床教學基地,設計了一整套讓學生在不同層麵上理解體會各家學說的實踐教學模式。“首先安排一些優秀醫生臨床帶教,讓學生看、聽,比如中風這類疾病,理論上學習在唐代怎麼治療,實踐中觀察現在臨床上怎麼處理,強化對疾病的認識和理解。各家學說其實是臨床基礎課,目的是為了提高臨床療效。跟名師、讀經典、做臨床在這個過程中都有重要作用,應當結合在一起,反複打磨,提升學生能力。”

為了提升學生的研究能力,這門課程還以“選題-協作研究-探索結論”作為考核方式。“選取一個題目,在臨床上找古今異同。從選題到答辯,完成一個濃縮版的科研過程。”尚文介紹。

醫教研協同授課的成果令人驚喜,同學們的興趣調動起來了,成立了一個名為“各家擷英”的學生社團,日常開展名師講座、專題研討、課題研究等活動,成為學生中間研究經典理論與臨床方法的一支隊伍。

重德育,為醫先為人

“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你讓我們知道我們以後要為了誰。”上海中醫藥大學一名學生在一次人體解剖學課後的實驗報告裏這樣寫道。

“將德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不隻人體解剖學這一門課。”胡鴻毅介紹說,“學校積極尋求深化中醫藥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支持下率先開展‘中醫人文通識教育改革試點’。”超過300門次中醫特色人文通識教育課程體係,涵蓋了“文化傳承與發展”“人文與社會”“自然與科技”“人生與價值觀”“外語與跨文化交流”等領域,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傳承中的德育內涵,將中醫學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陰陽平衡的整體觀、仁者愛人的處世觀、貴中尚和的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傳授給學生。

顧攸美是上海中醫藥大學博物館館長,她介紹,所有本科一年級學生都有一門社會人文實踐課的必修課,結合醫學生崗位需求和社會熱點問題。“博物館與一些社區結成牽手單位,依托社區資源,讓學生分組去社區和敬老院開展醫療服務、社會調研。” 課程結束時,很多同學都感悟到,醫生在治好患者身體疾病的同時,要思考如何能夠給予老年患者一些精神上的慰藉。

“德育應該貫穿中醫學教學全程,以彌補教育體係中傳統文化的缺失。古代名醫都是有故事的,課程中老師循循善誘,可以讓同學們體會做一個醫生該有的情懷和耐心,也對中國傳統文化加深理解,做忠實的傳承者。”尚文說。

胡鴻毅認為,解決專業教育與德育形神分離的關鍵,在於強調“為醫先為人”的人文素養和道德品格。中醫學教育的“傳道”,其實也蘊含著引

導學生形成高尚醫德醫風的內涵。人文修養與專業教育有機聯動、立德樹人與職業成長緊密結合,為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夯實了基礎。

重興趣,順應學生特長教學相長

“夫治民與自治,治彼與治此,治小與治大,治國與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順而已矣。”楊柏用《黃帝內經》中的一句話來形容學校的教育理念,“學校會順應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和需求來組織課外活動,進一步激發大家對於中醫乃至傳統文化的熱愛。”

該校開設了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既有以培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君子為課程目標的君子學堂;也有以培養內外兼備的現代淑女為宗旨的淑女學堂;還有強身健體、修養心性的功夫學堂。除了獨具特色的第二課堂,學校還組織開展各種比賽活動,如中醫經典背誦比賽、針推經典比賽、針灸歌賦比賽、中醫脈案比賽等,鼓勵學生個性發展。

從學校的大學生科技比賽到全國挑戰杯金獎,再到擁有一個初具規模的創業團隊,針推專業學生葉毅君對學校的培養感觸頗深,“學校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尤其鼓勵大家做一些跨學科的嚐試,時時告誡我們專業院校的同學不能局限思維,還會提供各個層麵的幫助。”

葉毅君的科創項目是基於信息融合算法的麵部穴位識別疾病處方係統,用戶上傳麵部照片、回答係統自測問題,讓計算機識別穴位、診斷疾病,給出養生保健建議。“從最初萌生想法時的研究設計、動物實驗,到提供中醫診斷知識谘詢和聯係風投,老師和學校給予了無微不至的幫助。”學校的創新計劃經費基本覆蓋了團隊的科研費用和路演費用,讓葉毅君信心倍增,“有了學校的大力支持,估計到畢業時,這個項目就可以真正推出。”

“很多學生有獨特的閃光點,挖掘這些閃光點並加以引導,和專業知識結合起來,會帶來很好的科研創新成果,大大助力多元人才的培養。”在藥學院實驗老師李俊鬆的鼓勵下,喜好繪畫的同學在中藥標本室一角開辟了“畫室”,彩繪標本已經運用於課堂教學;標本室一角安置了一個小小攝影棚,教學軟件中的標本照片就出自這裏;還有同學利用假期在家鄉調研道地藥材,搜集、鑒別、解析、幹燥滅菌後製成實用中藥示教標本。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