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國醫大師顏德馨的“衡法”:益氣活血抗衰老

作者:肖蓓 來源:澎湃新聞 日期:2017-04-21
導讀

“國醫大師”顏德馨4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歲。作為中國首屆“國醫大師”,他是著名中醫學家、顏氏內科第二代傳人,也是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同濟大學教授。

關鍵字: 顏德馨 | | 國醫大師 | |

國醫大師顏德馨4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歲。作為中國首屆“國醫大師”,他是著名中醫學家、顏氏內科第二代傳人,也是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同濟大學教授。

顏老駕鶴西去,是中醫界的一大損失,在緬懷這位國醫大師的同時,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他為中醫界留下的寶貴遺產。

在中醫界,他最為人稱道的是創立了調氣活血為主的“衡法”治則,把傳統氣血學說發展到一個新高度,為治療各科疑難雜病、老年病開拓出新途徑,尤其是運用於心腦血管病領域,頗有成效。

這一法則在上世紀80年代還應用於“瘀血與衰老”的研究,取得了一係列成果,揭示了人體衰老奧秘,為養生長壽作出新貢獻。對於有誌於活血化瘀之道的研究者來說,顏德馨是這一領域的高峰,被業界稱為“衡法之父”。

家學淵源 廣拜名師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父親為其取名德馨,就是希望其繼承詩禮傳家之風。顏德馨深厚的中醫學功底,與家學淵源是分不開的。

顏德馨1920年出生於中醫世家,父親顏亦魯是名醫賀季衡的門生,是全國名老中醫之一,也是顏氏內科的創始人。顏德馨幼承家學,7歲開始讀書習字,12歲開始學習中醫學著作,後又常隨父侍診,對繼承父親的仁心醫術早已心存向往之情。

顏德馨16歲時以優異成績考取上海中國醫學院,曾向海派名醫郭柏良、秦伯未、盛心如、許半龍、吳克潛等學習,使學業躍升到一個新境界。在近兩年的臨床實習期間,他先後跟隨徐小圃、秦伯未、盛心如、單養和、費通甫、祝味菊等中醫大家抄方和搜集、整理醫方醫案,並得帶教老師指導點評,受益匪淺。

1939年,顏德馨從上海中國醫學院畢業,在蘭心戲院旁的普緣堂做了十年善堂醫,由民間慈善機構出資,免費施診給藥,為底層百姓解除疾苦。1953-1955年,他與同行創辦黃浦區第一聯合診所。1956年,顏德馨停辦私人診所,調入上海鐵路中心醫院(現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做了一名內科醫生。

一個中醫要在綜合醫院裏站穩腳跟,必須拿出真本事。他用傳統中醫療法先後治好了一批患肺膿瘍、肺吸蟲病的病人。隨著臨證的積累,他總是在深入了解並全麵把握患者的體質、病因、病證等綜合因素的基礎上,拓寬治療思路,並以良好的療效,贏得了口碑。

憑著這樣的實戰成績,顏德馨組建了鐵路醫院中醫科,率先在上海市的綜合醫院裏建立了中醫病區,並提出了“創新與繼承相結合,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科學研究與中醫特色相結合”的原則。他堅持用傳統中醫的方法看病,發揚中醫的特色與傳統。

他曾說,“中醫的發展一定要姓‘中’,也就是在重大疾病的防治中,在危重疾病的搶救中,在疑難雜症的治療中,都要堅守中醫的特色,隻有這樣中醫的血脈才不會斷在我們這一代手裏。”

發展氣血學說首倡“衡法”

顏德馨在滬上行醫七十餘載,提出“人體衰老的主要機製在於氣血失調”、“氣為百病之長,血為百病之胎”等理論觀點,創立“衡法”治則,醫治了許多久治不愈或複雜罕見病的患者,逐漸形成鮮明的海派中醫特色。

他認為,生命以氣血為本,人體健康與衰老均與氣血息息相關,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起著營養機體髒腑,協調生理活動等重要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與自然界和疾病的不斷鬥爭中,各種因素均會影響氣血的正常運動。病邪的幹擾,生活環境的變遷,不正常的飲食結構和情緒的拂逆,均會導致氣血失暢,瘀血內生,髒腑壅塞,新陳代謝紊亂,機體內環境失衡,從而加述了機體的衰老。

所以說,“瘀血為百病之胎”,“瘀血為衰老之因”,因子不除,補之何益?臨床上一些老年人愈補愈滯、愈補愈虛的現象也正說明了這個問題。因此,防老抗衰的根本大法是消除導致衰老的因子——瘀血,促使氣血流暢,重建機體內環境的平衡,“五髒通暢,人即安和”,以達到延緩衰老的目標。

他通過臨床總結和實踐驗證,提出了人體的健康與長壽在於“調其氣血,令其條達而致和平”的衡法論。所謂衡法,具有平衡和權衡的意義。衡法的組成,以活血化瘀藥為主,配以行氣、益氣的藥組合而成,能夠調暢氣血,平衡陰陽,發揮扶正祛邪、固本清源的作用,適用於陰陽表裏寒熱虛實等多種疾病。

衡法分為升降氣機法、降氣平逆法、補氣升陽法、清熱活血法等十餘種治則與方法。冠心病、白血病、中風、紅斑狼瘡、肝硬化等難病、疑病,經他的妙手衡法都一一回春。

他所明確的以調整氣血法延緩衰老,與過去補腎、健脾等方法抗衰老的理論截然不同。1989年,他主持的課題“瘀血與衰老的關係——衡法II號抗衰老的臨床和實驗研究”,提出了瘀血實邪乃人體衰老之主因的新觀點,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相關課題列入國家“973”計劃專項之中。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據此拍攝了科教片《抗衰老——氣血與長壽》,參加了以“生命的科學”為主題的國際科教電影節,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廣泛重視和強烈反響。他研究出的以益氣活血為宗旨的“衡法聖方”係列中成藥,是抗衰老研究的一大成果,服用後可促進機體的氣化作用,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液的流速,使機體主要內髒器官得到正常的供血,發揮正常的生理作用。

中醫治療急症重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行醫七十載,顏德馨始終奉行這句話。 “做中醫70多年,一個要有自信,有膽就有識。誰說中醫不能治急症、重症?為什麼現在會變成康複、保健的代名詞了呢?” 顏德馨曾說, “每看好一個病人,就是守住中醫一方陣地啊!”

上世紀50年代後期,血液病發病率升高,西醫治療方法單一,療效不佳。他迎難而上,開始探索中醫治療血液病的有效藥物。

他一方麵鑽研醫學著作,特別是清代著名醫家王清任的《醫林改錯》,深入鑽研了中醫氣血理論。一方麵與同事合作,對565例疑難病患者進行“甲皺襞循環”、“血液流變學”等的數據觀察,證實了血瘀陽性指征的普遍性,同時證實了經活血化瘀治療後,白血病病人不僅症狀改善,相應的實驗室指標也明顯好轉,並開創性地對白血病進行中醫分型證治。

他認為,白血病屬於中醫學的溫毒、虛勞、症瘕、積聚等範疇,通過文獻梳理,他發現犀角能使白細胞迅速降低,迅速退熱,緩解出血。在臨床觀察中,他還發現砷劑可治療各種急性白血病,並在國際上首先提出雄黃是抑製白血病的有效藥物。

2003年,“非典”來襲。84歲的顏德馨臨危受命,奔走在防治“非典”第一線。他不顧高齡,不畏風險,深入到傳染病醫院,並總結出非典的病機要點:熱、濕、瘀、痰、虛五字。他參加製定了中醫中藥預防“非典”的方案,創製了“扶正祛邪方”。實踐表明,這些經驗和方法凸顯了中醫藥治療熱病的優勢。自從救治非典加入了中藥以後,大部分病人康複出院,成績非常顯著。

中西醫結合治療非典,廣東的死亡率隻有6%。最終結果顯示,中醫用5000元的人均成本,做到了零死亡率、零後遺症;而西醫用15萬的人均成本,仍然存在20%的死亡率和97%的後遺症。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馬奎爾給予很高的評價,“中醫藥治療非典型肺炎的效果非常神奇。”

此後,為係統研究中醫藥治療非典、登革熱、禽流感等急性熱病的辨證論治,顏德馨以首席科學家的身份參與上海市科委的重大項目“中醫防治急性熱病應急網絡”建設。近年來,該網絡的日益完善,豐富了中醫急證診治內涵,增強了中醫急診能力。

他曾說, “我孜孜不倦地關注中醫中藥,不僅是因為它對人類是有貢獻的,並且我看到東方醫學總歸有一天要昌明的,要比現在更昌明!”這位國醫大師對中醫藥的這種自豪感,激勵著每一個中醫人。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