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類的精神家園。中醫在形成發展過程中,不斷汲取中國古代儒、釋、道等諸家文化的精華,形成了中醫文化特色。醫所蘊含的中華優秀文化底蘊,追求維護健康、抵禦疾病的智慧,彰顯著自身強大的生命力,日益受到世界醫學界的重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類的精神家園。中醫在形成發展過程中,不斷汲取中國古代儒、釋、道等諸家文化的精華,形成了中醫文化特色。
中醫所蘊含的中華優秀文化底蘊,追求維護健康、抵禦疾病的智慧,彰顯著自身強大的生命力,日益受到世界醫學界的重視。
中醫植根於中華文化土壤,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它既有自然科學的內涵,也有豐厚的人文哲學底蘊。她彙集了中華文明動靜結合的哲學思維、人與自然和諧的整體理念、形神統一的個體化辨證論治診療模式、理法方藥有機統一的治療藝術以及“醫乃仁術,大醫精誠”的道德修養,在維護人類健康的同時對傳播弘揚中華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類的精神家園。中醫在形成發展過程中,不斷汲取中國古代儒、釋、道等諸家文化的精華,形成了中醫文化特色。無論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拚搏精神,“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寬容理念,“通變”、“和合”的整體思維,還是仁、義、禮、智、信的文化修養等,在中醫理法方藥中都有著鮮活的體現。中醫的哲學思維以天人合一、形神統一為核心,強調人體內部、人與自然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的生命活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以陰陽平衡為理論基礎的人體動態平衡觀認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竭”,疾病的發生是陰陽“兩者不和”所致,強調“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而達到“陰平陽秘”的人體平衡狀態。
中華文化既是中醫理論形成的基礎,又是發展中醫理論的動力。《周易》、《河圖洛書》等形成的哲學觀、宇宙觀、整體觀、變異觀是中醫學理論體係形成的哲學基礎;《黃帝內經》把中華文化應用於認識健康與疾病,是中醫理論體係形成的標誌。中醫學的許多理念受《周易》影響,並逐步融入儒、釋、道的文化精髓,吸收了自然科學成果,逐漸形成獨特的醫學理論體係。中醫有關醫德的觀念,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如“主中庸、倡中和”、“仁者壽”的理念,形成中醫道德養生文化;中醫學許多養生方法、技術和丸散膏丹的炮製又與佛家、道家文化密切相關。佛家“禪定”,道家“道法自然”、“恬淡虛無”與重視“精、氣、神”的練氣、保精、存神的養生方法以及倡導內丹(靜功)、導引(動功)等促進了中醫養生理論的發展。
《傷寒雜病論》確立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體係,把中醫理論應用於臨床實踐,其診治疾病體現了整體思維、辨證思維與中和思維。可以說,曆代中醫名著的問世與重要中醫理論的形成,既汲取當代中華文化的先進理念,又有機地結合了對人的整體把握與疾病發生發展規律的認識,促進了中醫理論與實踐的豐富發展。
中醫學史上,有“不為良相、願為良醫”之說。這其中,既有以張仲景為代表的醫學大家,也有許多著名的跨文化學者。如亦道亦醫者葛洪、孫思邈,亦僧亦醫者鑒真、慎柔,亦儒亦醫者朱丹溪、陳修園等,他們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診療技術與中醫理論的時代創新,都對中醫學術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醫與中華優秀文化水乳交融,從醫家到病人,從養生到治病,從理論到實踐,曆史上形成了廣泛深厚的民眾基礎和社會共識,使其經幾千年曆史而不衰。因此,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傳播力,必須重視發揮中醫這一載體的特殊作用。中醫運用望、聞、問、切四種診法,體現了以人為本、早期幹預的個體化診療。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回歸自然的呼聲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中醫越發為社會大眾所關注。她所蘊含的中華優秀文化底蘊,追求維護健康、抵禦疾病的智慧,彰顯著自身強大的生命力,日益受到世界醫學界的重視。
中醫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弘揚中醫文化,關鍵是要正確認識中醫,有效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在傳承中創新。中醫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領域。科學推廣中醫知識,提高社會對中醫知識的認知度,還要采取民眾看得見、聽得懂、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中醫專家走基層、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通過為廣大民眾普及中醫防病治病知識和方法技術,使民眾了解中醫藥人文信息,掌握中醫藥防病治病方法,熟悉中醫防病治病理念,冬病夏治機理、煎藥流程、理療途徑、針灸推拿作用、中藥膏服用方法與中醫養生知識等,營造社會重視中醫藥的良好氛圍。
中醫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醫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貢獻,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隨著全球社會經濟進步、人類生存環境、健康觀念、疾病譜與醫學模式的變化,一方麵中醫理論與實踐的優勢更加凸顯,另一方麵也對中醫創新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科學規劃中醫國際發展戰略,探索中醫文化走向世界的途徑和渠道,打造中醫文化品牌,加強中醫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世界記憶工程的保護和傳播,夯實人才隊伍,推進自主創新,展示中醫藥的安全性、有效性、科學性、特殊性及其與西藥的互補性,使中醫與中華文化得到更廣泛的認同,為促進人類健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