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

口腔治療慎用鎮靜劑

作者:佚名 來源:美齒健 日期:2017-03-22
導讀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口腔醫療機構這方麵的經驗並不豐富,考慮到可能存在的風險,絕大多數口腔醫療機構並沒將鎮靜劑當作常規治療手段大規模開展,也沒有出現類似的高風險案例。

關鍵字: 口腔 | 鎮靜劑

  在口腔科治療時,兒童難免會出現慌張、哭鬧、不配合治療的情況。那麼醫生會不會對兒童使用鎮靜劑呢?

  臨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王天軍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不會對兒童使用鎮靜劑。“隻有像做舌係帶、唇裂、齶裂等大手術時才會在手術麻醉前使用鎮靜劑,並且需要麻醉醫生的參與。”王天軍說,“而像普通的拔牙隻會采用局部麻醉,藥劑的用量也會視兒童的年齡以及藥劑的種類而定,一般一個半小時後藥劑基本會被代謝掉。其他情況不太會使用鎮靜劑和麻醉藥。”

  台州市立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劉治慧說,對兒童使用鎮靜劑在國外會普遍一點,台州本地比較少見,家長也不太願意接受。即使治療需要也要事前告知家長,經他們同意後方可使用。相比之下,對兒童使用局部麻醉的情況會多些,一般由口腔科的醫生自己來做。

  科學麻醉可以減輕孩子的心理創傷

  鎮靜劑需慎用,但該用時還是得用,除了口腔科的大手術,其他的大手術也會用到鎮靜劑。據了解,麻醉一般分為鎮靜和鎮痛。鎮靜是讓孩子“安靜”下來,避免心理緊張,深度的鎮靜能讓孩子睡著,接近於全身麻醉,但是當孩子受到疼痛刺激時,還是會醒來。因此,還需要用上鎮痛藥,使孩子的痛覺暫時“休息”。但如果隻用鎮痛藥而不用鎮靜藥,孩子在神誌清醒的作用下,盡管不痛,但依然可能會因為內心害怕而亂動,影響手術。所以兒科手術的麻醉一般是鎮靜和鎮痛搭配使用。

  不少家長擔心的“麻醉影響智力”的講法,到底有無根據?市中心醫院麻醉科主任林學正介紹,正規的麻醉藥物都經過了動物和臨床實驗,醫學界反而認為對神經細胞有保護作用。

  他解釋,現在的麻醉藥幾個小時就能在體內代謝完,而且理論上講,麻醉藥對人體的作用是可逆的,代謝完之後就沒事了。部分家長感覺孩子接受全麻手術後智力受到影響,不能忽略孩子所患的外科疾病對智力的影響,手術、治療中有無缺氧情況以及本身的身體發育有無異常等因素。

  雖然醫學上尚未證明麻醉會影響兒童的智商,但是不少家長還是會有顧慮,覺得有些痛能忍的忍忍就好了,盡量不要使用麻醉。林學正表示,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兒童在陌生環境裏,不僅內心會產生恐懼感,還會在身體上進行反抗,一來整個手術過程會很不順利,二來疼痛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陰影。”林學正說,這些孩子長大後會對醫院產生恐懼感,甚至可能出現疼痛障礙。

  據有關統計,如果孩子在出生不久後就受到了疼痛刺激而沒有做好鎮痛措施,孩子長大後的疼痛閾值會降低,也就是對疼痛更加敏感,原因和出生早期的疼痛記憶有關。林學正說,與麻醉可能帶給人體的副作用相比,使用全麻對孩子心理的保護作用更大,因此現在兒科的大手術,有條件全麻的都建議全麻。

  術前8小時,家長要讓孩子禁食

  據林學正介紹,考慮病人的安全,使用全麻前醫生都要對患兒的身體情況進行一個準確的評估,一般來說,必須在術前對患兒進行訪視,與患兒建立感情,以取得患兒的好感與信任。

  另外,與患兒家長溝通也很重要。需詳細詢問其家族史及患兒病史,有無麻醉史、藥物及其他過敏史等;近幾天有無鼻塞、流涕、咳嗽等,有感冒症狀不宜進行全麻手術,因為咳嗽嚴重可能導致氣管痙攣,導致術中缺氧;完善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包括體重、發育狀況、心肺聽診,以及有無異常皮疹、血常規及出凝血時間、心電圖,必要時X線攝胸片等。手術當日了解患兒體溫、有無上呼吸道感染、禁食及術前用藥落實情況等。

  醫生在術前會告知家長術前禁食時間及重要性,通常禁食8小時。禁食的目的是保持胃空虛,以預防麻醉中嘔吐、返流和誤吸。小孩子自己沒有自控力,這時候家長一定要配合。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