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牙牙齦色素痣1例
色素痣是由色素細胞組成的常見的良性新生物,在一般人群中很常見,多發於麵頸部皮膚,黏膜部位色素痣以外生殖器稍多,口腔內單獨發生的黑素細胞口腔病變很罕見。口腔黏膜色素痣宜早期選擇手術切除治療,筆者報道1例發生於左上前牙牙齦區色素痣。
1.病例報告
患者女,35歲。因“左上前牙牙齦區發現一個色素痣12年,近6個月逐漸增大恐惡變”,於2015-09-25來武警廣東總隊醫院口腔科就診。自訴12年前偶然發現左上前牙牙齦區有一黑色色素斑,約芝麻大小,影響美觀,曾在多家醫院詢診,希望去除。檢查後診斷為:左上前牙牙齦色素痣。因擔心該色素痣位於前牙牙齦齦緣處,激光治療或手術切除後可能導致上前牙牙齦缺損,影響美觀而建議暫觀察,並囑患者若發現色素痣增大,為防止惡變傾向則應及時複診治療。
近6個月來,患者發現該色素痣由芝麻大小漸漸增大為小米粒大小,患者已不敢露齒微笑,感覺嚴重影響生活,故來診要求去除。患者既往體健,無高血壓、心髒病病史,家族其他成員無類似病史,無藥物過敏史。
臨床檢查:左上前牙探(-),叩(-),鬆(-),唇側牙齦齦緣區見大小0.4 cm×0.4 cm黑色斑塊,質軟界清,牙齦表麵光滑無突起,鄰牙無異常(圖1A),雙側頸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診斷為:左上前牙牙齦色素痣。用棉簽直接蘸液態氮(廣鋼林德氣體廣州有限公司)塗敷病損部位1min,連續凍融2次。冷凍治療3周後患者複診,色素痣仍存留,繼續進行第2療程治療,即用棉簽直接蘸液態氮塗敷病損部位1min,連續凍融2次。2015-10-30複診,色素痣已完全消失,牙齦正常(圖1B)。患者兩年後複診,左上前牙探(-),叩(-),鬆(-),牙齦正常(圖1C),雙側頸部淋巴結未觸及。
圖1上前牙牙齦色素痣治療前後比較A.治療前;B.治療後3周;C.治療後2年
2.討論
口腔黏膜的單一色素斑分為內生性和外生性,內生性多由黑素瘤、小雀斑、基本的黑素病或Laugier-Hunziker綜合征、黑素細胞痣、藍痣和黑棘皮瘤引發;外生性原因多因種族、醫學或金屬紋身、血管瘤、卡波濟病,以及兒童中的神經外胚葉瘤引發。色素痣按發生時間可分為先天性痣和後天性痣兩類,按痣細胞分布可分為交界痣、混合痣、皮內痣三種。
不同的痣,其好發年齡亦有所不同:(1)交界痣,多見於兒童,成人較少發現;(2)混合痣,多見於兒童期或少年期,其發生時間晚於交界痣;(3)皮內痣,常見於成人,其發生時間較交界痣及混合痣均晚。臨床診治中不能隻依靠發生時間來確定,還要根據不同形態及病理表現而進行判定。口腔黑素細胞痣位於口腔內部,進食咀嚼易受摩擦,一旦惡變,預後較差。
對於影響美觀的前牙牙齦區域的色素痣治療,檢索《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CNKI)、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資源係統,目前未檢索到相關報道。本例患者在發現該色素痣的十餘年間,曾多次去醫院谘詢希望能盡早去除。因擔心手術切除治療有可能會出現的牙齦缺損、牙齦萎縮等情況而一直未敢治療,色素痣近6個月來出現增大,故在與患者充分溝通的情況下選擇予液態氮冷凍治療,取得滿意療效。治療後2年複診,左上前牙牙齦正常,無牙齦萎縮,無色素沉著,雙側頸部淋巴結未觸及,療效滿意。提示我們,對牙齦區域的色素痣,常受食物及刷牙的摩擦刺激,要注意防止惡變可能,因此,對牙齦色素痣患者,建議盡早發現盡早治療。黑素細胞痣和黑素瘤之間在臨床上較難區分,因此需要進行組織學分析。
文獻分析了89430例色素性損害,其中773例(0.86%)發生在口腔黏膜,並發現口腔黑素細胞痣最常見的部位是上顎,其中黏膜內痣最為常見。從疾病的角度來說,手術切除是目前徹底根治最安全的方法,術後可將切除組織進行病理檢查,盡快確診。本例患者因美觀要求高,懼怕手術,因此,未能對該病例做出病理診斷。
總之,對發生在牙齦區域的色素痣建議早發現早治療,手術切除並送病檢為首選治療方法,但對不願接受手術患者,可采用液態氮冷凍治療方法盡早治療,術後定期隨診。
原始出處:
耿瑞月,陳誌光,耿瑞明,楊慧娜,賈搏.上前牙牙齦色素痣1例[J].武警醫學,2019,30(03):251-252.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