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

趙銥民教授:中國口腔20年創造的輝煌

作者:郝帥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口腔 日期:2015-05-14
導讀

作為親曆者與實踐者,趙銥民教授不僅親身經曆中國口腔快速騰飛與進步的20年,同時也參與並推動了這些變化。就趙銥民教授個人而言,他曾三次赴美國、日本等國家學習、工作,他是最早將現代修複技術帶回到國內的專家,同時他也是世界軍事齒科學會主席、國際頜麵修複學會前主席(現為榮譽主席),曾任該學會主席長達6年。 趙銥民教授的經曆從一個側麵反映了我國口腔醫學20年中快速進步的發展曆程。對於中國口腔在過去20年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是什麼幫助我們的口腔事業有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我們年輕一代的口腔醫師

關鍵字: 趙銥民 | 中國 | 口腔 | 20年

趙銥民教授

中華口腔醫學會副會長

第四軍醫大學校長

二十年前的中國口腔

1994年,我第一次出國學習是去了美國邁阿密的創傷中心,在那裏我見到了很多在國內從未見過的設施與技術。中美口腔醫學的差距讓我十分震驚。這種震驚不僅來自於技術、設備與材料的巨大差距,同時也來自於理念差距、醫師隊伍整體素質與知識結構上的巨大差距。這一切猶如打開了一扇扇門,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口腔世界。

學習期間,我總共拍攝了100多個膠卷共3000多張照片,記下了所看到的各種設施、材料與技術,回國後展示給國內的朋友們與同行們,大家震驚之餘還有歎息――差距太大了。在過去的20年間,國內有一批口腔醫師走出國門,通過到國外學習,將先進的技術帶回國內,再將這些技術進行普及與推廣,用了20年的時間將中國口腔推進到今天的局麵。盡管目前我們的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差距,但與20年前相比,如今的中國口腔已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變化之醫師隊伍與口腔醫療機構

20年以來,我國的口腔醫師隊伍有了巨大的變化。在30年前我國曾統計過口腔醫師的數量,當時全國正規的口腔醫師僅有1萬1千餘人,相當於我國10萬人平均僅有一名口腔醫師,這對於我國巨大的口腔健康市場需求來說嚴重不足;到上世紀90年代初,口腔醫務人員也僅約為3~4萬;而如今,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擁有一支包括注冊口腔醫師和口腔助理醫師的20餘萬人的醫療隊伍,與20年前相比,我們的醫師資源已大大豐富。

在90年代初,全國口腔醫療單位約3000~4000個(包括口腔醫院、口腔科等),而今,全國正規、專業化、中等規模以上的口腔醫院已達數百所,此外各種口腔醫療機構總和達到了約6萬所。

其中最重大的一個變化是我國口腔醫療模式由單一的國家口腔醫療機構(公立),變為公立與私營並存。90年代初,我國開放民營口腔,該領域在這20年間得到了最快的發展與進步,目前民營口腔可以說幾乎占到我國口腔醫療的半壁江山。

變化之口腔教育與科學研究

上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全國僅有十幾家開展口腔醫學教育的院校/係,而在20多年間,在發展較早的院校的帶領下,全國口腔醫學教育隊伍也不斷壯大,現在全國開展本科以上口腔教育的院校/係(專業)已超150個,作為教育工作者,看到這些變化我們也感到欣慰。雖然院校間教育水平參差不齊,但總體上是一個上升和發展的趨勢,據估計,這些院校每年共為我國培養7萬多名口腔醫學生。

但需引起注意的是,一些新生院校因資源不足、起步較晚、缺少教學經驗與設施,與一些重點院校間差距過大,這也是今天仍然存在的一個問題。總的來說,我國的口腔教育在數量層麵已經發展起來,但質量上有待於提高。

二十年前,我國口腔方麵的科學研究水平低下,當時大部分研究是追蹤性與重複性的,且整體實驗設施也較落後,除知名院校外,很少有口腔醫療機構能開展科學研究。

但今天,科學研究除了在大專院校,同時也已經在如廣東省口腔醫院、天津市口腔醫院等一些大型醫院中展開。近年我國口腔醫學界每年發表國際SCI論文約700篇,其中也不乏發表在高影響因子的期刊中的論文。在2011年,我們獲得了口腔界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我國口腔醫學界已擁有了2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分別在華西口腔醫學院和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以及1個設在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的國家工程實驗室。上述口腔醫學在科研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是我們20年前無法想象的。

變化之口腔醫療技術

經過20年間廣泛深入的學術交流、技術引進,使國外先進的口腔醫療技術快速進入中國,並且在國內得到了快速的推廣與應用。目前國際上擁有的各種技術,國內已全部擁有,而且很多國際口腔醫療的最新技術在國內幾乎同步開展。

如20年前流行的烤瓷牙技術,我們起點很低,在規範化的基牙預備、精細印模技術、精細的關係轉移等方麵差距較大。出國學習後,我們首先在自己所在科室開展培訓,通過理論講解、操作演練培養出一批技術骨幹,再將培訓推廣到全國,進而有了全國整體烤瓷修複技術的進步。

第四軍醫大學在1988年派出國內最早一批出國學習種植技術的學習組(劉寶林、馬軒祥教授等4人),到種植之父布倫·馬克教授所在的哥德堡大學種植中心學習種植技術。學習組成員除努力學習、掌握種植牙技術外,還節省一切花銷,將剩下的錢全部用於種植設備的購買,回國後由他們開展了國內第一例種植牙手術,進而使中國的種植技術走到了今天。

就這樣,全國有一批從國外帶回先進技術的口腔醫師們,促進了我國口腔界與國外的交流,從而促進我國口腔醫療技術整體進步。目前,我國口腔醫療最高技術水平與國外已沒有顯著差距,在如口腔贗複修複、口腔頜麵外科等領域我們已處於領先地位。

變化之口腔產業

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口腔產業停留在較低水平,當時我國口腔產業的代表是上海齒科材料廠,僅生產一些低端、簡單的口腔醫療器械與材料。90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一些著名的國際齒科企業進入中國,將先進設備材料帶入我國,使我國口腔產業開始與國際接軌。90年代初,我在參加香港的口腔器材展會時,被告知我想買的器材在大陸隻能等半年至一年才能買到。20年過去了,我國口腔產業產生了巨大的進步與變化,在國內我們可幾乎同步且以相同價格買到國際最新的口腔產品。可以說中國口腔醫學發展是一輛大車,有兩個輪子――口腔醫學事業本身與口腔產業,兩個輪子同步發展,口腔大車才能前進;如果輪子大小不一致,就會停滯不前或原地轉圈,故口腔產業也是我國口腔20年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

趙銥民教授表示,中國口腔的二十年,是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的二十年,是我國口腔醫學翻天覆地的二十年,是創造輝煌的二十年,他作為這個年代的參與者與見證者,深為這種變化感到歡欣鼓舞,感到振奮,而且他堅信中國口腔醫學還會不斷地發展,現在僅僅是朝陽階段,還遠遠沒有達到鼎盛時期。我們在這個催人奮進的時代中,要不斷提升自身素養,不斷提出新的目標,務實努力、埋頭苦幹、拒絕浮躁,認真強基礎謀長遠,在提升口腔醫學品質上下大功夫。他相信,再經過一個二十年,我國口腔醫學整體水平完全能夠躋身於國際領先水平!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專題:中國口腔20年係列報道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