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 環境因素高居病因首位 曾主任指出,銀屑病是一種相當常見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疾病。近年來,科學研究表明銀屑病與免疫係統功能紊亂相關性極大。既往老百姓對這個疾病並不了解,這種表現為反複脫落白色銀屑的疾病讓他們無可奈何,久治難愈,所以又稱其為牛皮癬。實際上銀屑病並不屬於癬病的範疇。雖發作時可合並真菌感染,但跟真菌感染並沒關係,銀屑病用癬藥治療隻會越治越糟。 銀屑病是因免疫紊亂所致,跟環境因素密切相
環境因素高居病因首位
曾主任指出,銀屑病是一種相當常見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疾病。近年來,科學研究表明銀屑病與免疫係統功能紊亂相關性極大。“既往老百姓對這個疾病並不了解,這種表現為反複脫落白色銀屑的疾病讓他們無可奈何,久治難愈,所以又稱其為牛皮癬。實際上銀屑病並不屬於癬病的範疇。雖發作時可合並真菌感染,但跟真菌感染並沒關係,銀屑病用癬藥治療隻會越治越糟。”
銀屑病是因免疫紊亂所致,跟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基因表達的異常,導致免疫功能紊亂,主要表現為皮膚的過度增生、脫落,形成大量銀屑,從而被稱為“銀屑病”,俗稱“牛皮癬”。
“很多銀屑病的病人在吃海鮮、喝酒後發作,由環境、感染或食物某種刺激因素促發後表現出來。該病有一定的遺傳素質,但並非是絕對因素!”曾主任舉例說,一個家族可以有多人得病,也可以隻有一個人得病,雙胞胎也可以不同時得病。所以,銀屑病具有一定的易感性,當易感患者受到一定的外界因素影響後就會發病,而環境因素比遺傳因素顯得更為重要。
銀屑病分四種類型
尋常型最常見最複雜
據不完全估計,全世界約有1.25億人受到銀屑病的困擾,雖然沒有傳染性,但對於那些擁有它的患者卻造成了身心雙重負擔。
曾主任表示,銀屑病從西醫角度來談主要分四型,分別為“尋常型、膿皰型、關節型和紅皮病型”。他介紹到,尋常型患者中表現為點滴型的銀屑病常與感染有關,當易感者在感染因素誘發下就會發作,常見的感染疾病有扁桃體炎、咽炎、鼻竇炎、肺炎、皰疹病毒感染等,經抗感染治療後常可治愈;尋常型銀屑病是最多見的一種,但因病因複雜難以查明,故治愈幾率低;紅皮病型和關節型銀屑病最為少見,當尋常型銀屑病治療延誤會緩慢發展,演變為關節型、紅皮病型,從而影響身體各個係統的功能。
銀屑病患者表皮細胞更替時間快,角化速度快,其皮疹類型呈多樣性。患者往往身心備受摧殘,全身脫皮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社會交際,同時對自身的脫皮和皮疹感到害怕,又不知是否會傳染,終日惶惶不安。其次,工作上因為美觀性差不能勝任接待類工作,備受歧視,就業範圍縮小。此外,銀屑病呈慢性病程,絕大部分需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讓患者疲憊不堪。
銀屑病和癬病太相似?
三大檢查幫鑒別
正確認識疾病是治療的前提,所以有些人會說疾病診斷準確了也就治好了一半的病。但是正確的診斷銀屑病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很多疾病的表現和銀屑病類似,導致很多老百姓將銀屑病當成了癬病治。
曾主任指出,對於皮膚科醫生來說,這兩種病症其實不難鑒別。他進一步分析說:“銀屑病在全身部分都可發,常見於頭麵、四肢、軀幹、關節部位,典型表現為境界清楚、形狀大小不一的紅斑,周圍有炎性紅暈。常有浸潤增厚。表麵覆蓋多層銀白色鱗屑。鱗屑易於刮脫,刮淨後可見淡紅發亮的半透明薄膜,刮破薄膜可見小出血點(Auspitz征)。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癢。而癬病則長在較隱蔽部位,因為真菌喜溫暖潮濕環境,容易長在腳、手、股部,暴露部位比較少。此外,銀屑病也與天氣有關,冬天發作較夏天多,北方比南方多,任何年齡都可以發作。”
除了臨床表現,曾主任表示還可通過三種科學的檢查方法進行判斷。第一種是刮取少許皮屑化驗,如果分離出真菌就可排除銀屑病;第二種是皮膚CT,是一種比較新穎的無創檢查方法,如果看到銀屑病的特征性變化或真菌病的菌絲結構即可鑒別診斷;第三種是皮膚活檢,將病灶皮膚切下,做病理學檢查,通過染色來鑒別結構特征,是銀屑病診斷的“金標準”。
銀屑病不難診斷,在治療上少數病例棘手,大多數患者用常規方法可控製。曾主任建議,銀屑病患者應找出疾病誘因,在治療期間回避相關因素,如環境因素、感染因素、藥物因素、情緒因素等。“注意得當可將病情穩定在不發作的水平,如常人一樣。特別要注意的是,保持情緒穩定很重要,情緒低落時免疫力低,異常反應占上峰,就容易發作;而心情愉快可調動自身免疫係統積極性,即可控製病情,維持穩定期。所以,患者掌握一定的銀屑病知識就可避免消極因素,在醫生、藥物、情緒因素配合下得到控製。”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