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全球公共衛生麵臨的一大挑戰,在發達國家(城市)患病率得到良好控製,但對發展中國家並沒有出現明顯下降的趨勢。
今年的12月1日是第30個“世界艾滋病日”,本年度宣傳活動主題是“共擔防艾責任,共享健康權利,共建健康中國”(英文主題是Right to Health)。來自北京地壇醫院的張福傑教授告訴搜狐健康編輯,艾滋病是全球公共衛生麵臨的一大挑戰,在發達國家(城市)患病率得到良好控製,但對發展中國家並沒有出現明顯下降的趨勢。
張福傑介紹,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通過研究認為,如果在2020年實現三個“90%”(90%的感染者通過檢測知道自己的感染狀況,90%已經診斷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療,90%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製),2030年實現三個“95%”,那麼可以說艾滋病得到了“消除”,還不能說“根除、終結”。這意味著年新發感染率小於1%,是個任重而道遠的目標。
從我國來看,麵對全球三大公共衛生問題,艾滋病、結核、瘧疾,其中瘧疾我們已經得到很好的控製,但結核、艾滋病仍是重大的健康危害問題,艾滋病更是麵臨諸多挑戰:
挑戰一: 90%的知曉率
了解究竟哪些人得病,多少人得病,這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一個人感染HIV病毒後,身體在初期沒有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可能像流感一樣有感冒發燒的症狀,這種症狀是可以自愈的,不被重視,可以說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很難做到早期發現。當疾病進入無症狀期,不做HIV抗體檢查很難發現患病,6—10年的無症狀期,得到診斷的患者並不多。
病毒在體內不斷增殖,很多患者可能到了比較嚴重的時期即艾滋病期才發現自己被感染,此時體內CD4的水平很低,免疫功能極度低下;有人在出現常人少見的感染性疾病(如肺孢子蟲病)或者腫瘤(卡波西肉瘤)的時候,有些在醫院做其他手術的準備的時候才被確診。
早期診斷是治療疾病的關鍵,早期治療病人活的會更長,CD4很低的時候,預期壽命比CD4高的人要短很多;確診很晚,一方麵是難以治療,另一方麵可能意味著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傳染給別人了。盡早確診,保護自己也是降低病毒傳播力度的有效方法。
挑戰二:90%的治療率
張福傑說, 2004年國家開始實施艾滋病“四免一關懷”政策。(對農村居民和城鎮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等醫療保障製度的經濟困難人員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費提供抗病毒治療;所有自願接受艾滋病谘詢檢測的人員都可得到免費谘詢和檢測;谘詢和檢測是保密的;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婦提供免費母嬰阻斷藥物及嬰兒檢測試劑;對艾滋病遺孤免收上學費用。一關懷是指國家對生活困難的艾滋病患者給予必要的生活救濟,積極扶持有生產能力的艾滋病感染者開展生產活動,不能歧視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我們國家希望把所有的HIV陽性的患者都納入治療的範疇裏麵。
可以看到,國家對於艾滋病的免費治療投入很高,但還有一部分患者拒絕治療,一方麵是擔心藥物的毒副反應,另一方麵就是每天服藥給生活帶來了很多不方便,擔心社會不接納自己。原因很多,一部分人不接受治療,一部分人中途退出,從全國的數據來看,每年大概有6%—9%的患者退出治療,不配合治療對總體的治療效果影響很大。
挑戰三:治療成功率達標,但仍存在差距
張福傑介紹,艾滋病患者治療的成功率已經超過90%:如果按照規律治療的患者計算,他們每年做一次病毒載量檢測,91%的人的抗病毒治療是成功的。但是這個數字不能過分樂觀,還有不少人並沒有查,比如忘記了或者外出務工沒時間查——規律治療,定期檢查的患者控製成功率在90%以上,北京地壇醫院這個數字是98%。
張福傑說,我國的艾滋病用藥和世界水平還有差距。國際上艾滋病藥物共有六大類三十多種被批準,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艾滋病用藥種類很有限。關於艾滋病的治療指南,第一類是發達國家如美國、歐洲國家;第二類為發展中國家醫療資源有限的國家製定的指南,即世界衛生組織治療指南有十一種藥;我國成人免費的一線二線用藥隻有七種。
在藥物的使用過程中,每一種都可能有3%—4%的患者不能耐受副作用,比如嚴重的皮疹;有些藥品會通過肝髒P450通路代謝,與一些降脂藥、抗抑鬱藥有所衝突。因此在免費藥品的層麵,有時會感到選擇麵是很有限的。其他的藥品有些可以在市場上花錢買到,有些國家還未批準上市。
在檢測方麵我們也有不小的差距,如在發達國家治療前需要做耐藥監測,每三個月檢查一次病毒載量,在我國每年進行一次。盡管從目前來看,中國的效果還不錯,但是就可能滯後發現病毒學失敗。如果能夠及時的監測,就可以早期發現病毒學失敗,從而及時更換二線藥物、減少耐藥發生。不僅對患者的治療很重要,對將來減少耐藥的傳播同樣重要。
從北京地壇醫院的數據看,今年的新病人原發耐藥大約5%,換句話說,這些患者盡管以前沒有治療,某些抗病毒藥物他們已經不能使用了,將來耐藥問題是全球的巨大問題和挑戰。
治療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患者依從性不好,沒有遵從醫囑按時服藥,經常漏服藥,這樣就造成耐藥。這就是醫務人員不可控的,所以說相比較其他的疾病治療複雜的多。
挑戰四:讓患者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像普通人一樣生活,是很多慢性病治療的目標。張福傑介紹,想要戰勝艾滋病,未來的路還很長。首先我們需要新藥,正在探索功能性治愈,終極目標是徹底治愈艾滋病。艾滋病患者盡早治療堅持服藥,並且藥物防控效果好,那麼可以活的很久。但是,艾滋病治療不能僅僅著眼於病毒載量一個指標,對於其他與疾病有關的慢性病同樣也需要納入考慮的範疇。
艾滋病患者在比較早的時期接受治療,可以大大的延長壽命,但是艾滋病病毒沒有從機體中根除,與HIV陰性的人群相比,患者有更高的心血管、肝、腎、代謝、內分泌和神經認知下降和非指證性腫瘤等發病率。過去醫療機構和患者忽視了這些,患者要定期的做這些疾病的檢查或篩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抗病毒治療隻是艾滋病醫療的一部分。再有就是患者的心理問題。因為得了艾滋病這種傳染性疾病、特別是可以通過性傳播的疾病,其他的性病往往會伴隨出現,比如梅毒、尖銳濕疣。患者自身有更大的壓力、負擔,甚至心理問題。每天服藥、定期就醫會給患者一些心理暗示,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
張福傑說,這種心理負擔很難完全消除。再者,社會上有些個人和單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接受,甚至歧視的現象,造成這部分人的就業、就學和就醫等麻煩和困難。需要在抗病毒治療外,通過同伴教育、社會關愛組織等更多方麵的鼓勵支持,更新更長效的藥物也是解決這種問題的有效方式。
艾滋病防治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除了上述問題,在我國艾滋病還有一些問題值得特別關注,如,男男性行為人群感染率持續上升,而且在中學生、大學生和青少年中比例較高。中老年異性商業性活動感染HIV沒有得到控製。社會流動人口持續增加並將成為未來的一種常態,對流動人口的艾滋病預防成為一個薄弱點。
這些問題的存在,都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張福傑呼籲,政府需要加大資金投入、政策支持;醫務人員要做提高對艾滋病的正確認識,提高醫療水平;民眾需要提高認識,減少歧視。就個人而言,需要懂得艾滋病防治知識,並且應用好這些知識,防止感染HIV。國家、單位、製藥企業和民眾攜起手來共同抵禦艾滋病。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