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青島市市立醫院皮膚科李永喜、畢健平和張建明等共同發表論文,旨在觀察苯丙胺類興奮劑對梅毒患者治療後2年內預後的影響。研究指出,苯丙胺類興奮劑降低了梅毒患者的臨床治愈率。該文發表在2011年25卷(3)期《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上。
近日,山東省青島市市立醫院皮膚科李永喜、畢健平和張建明等共同發表論文,旨在觀察苯丙胺類興奮劑對梅毒患者治療後2年內預後的影響。研究指出,苯丙胺類興奮劑降低了梅毒患者的臨床治愈率。該文發表在2011年25卷(3)期《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上。
收集55例吸食苯丙胺類毒品的梅毒患者。經過規範治療後對其定期隨訪,於治療後2年時取患者外周血檢測RPR滴度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檢測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產生IFN-γ和IL-4的水平,並與55例梅毒患者和30例正常人作比較。
實驗組治療後2年內RPR陰轉率為69.10%,明顯低於對照組(P<0.05)。RPR未轉陰的梅毒患者,無論是否吸毒,IFN-r水平均低於已轉陰的患者和正常對照組(P<0.05),而免疫球蛋白和IL-4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RPR已轉陰的梅毒患者,無論是否吸毒,免疫球蛋白、IFN-γ和IL-4水平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