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第四屆世界數字健康大會在上海召開

作者:孫國根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15-12-07
導讀

         大會秘書長、複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院長餘波認為 “互聯網時代,醫院不可能置身事外。”他指出,互聯網時代呼喚一種求醫問藥的新方式,改變了醫療模式,讓患者少了奔波,同時讓分級診療成為可能,通過互聯網就能將三級醫院的技術輸送到社區裏去,讓市民在社區也能享受優質的醫療水平。但“互聯網+”之路任重道遠。

   

    醫學論壇網訊 (駐地記者 孫國根) 數百位來自醫療、IT、互聯網、健康管理等領域的中外權威人士和業內專家彙聚申城,共同研討在“互聯網+”時代已到來、已出現巨大變化、已知曉“互聯網+”要做的事情還很多的大背景下,中國醫療如何應對未來?有何經驗可借鑒?如何為中國數字醫療的發展獻計獻策?“互聯網+”之路任重道遠。這是記者12月3日在上海舉行的 “世界數字健康大會暨2015中國數字醫療論壇”上獲得的信息。

        國務院國家醫改專家谘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劉國恩,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何界生,美國醫療信息與管理協會的董事會主席Carol Steltenkamp,以及三甲醫院院長、專家學者和業界知名人士等共600餘人出席會議,紛紛為中國數字醫療的發展出謀劃策。

        本次大會由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共同指導,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支持,由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等多家機構聯合主辦。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周禹鵬、上海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沈曉初、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擔任大會主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瞿介明為大會執行主席。

        據悉,這是由全球知名的非營利性醫療健康組織Interface發起的“世界數字健康大會”首度登陸中國。此前,“世界數字健康大會”在海外已成功舉辦三屆,主要聚焦於兩個方麵:一是數字健康產業布局和未來發展潛力;二是數字醫療領域的技術發展和創新。第四屆“世界數字健康大會暨2015中國數字醫療論壇” 主題是“醫療信息,全球互聯”,是目前國內舉辦的醫療健康跨領域、跨行業規格最高的年度會議,也是中國醫療健康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前瞻性的盛會之一。

        大會透露,上海在醫療信息化建設走在中國城市的前列,2011年的4月,上海市啟動了基於市民健康檔案的衛生信息化工程,構架了1+18市區兩級的數據交換的基礎架構。截止2015年10月底,上海市一共采集了約7.21億份門急診的診療病例,集約625萬份住院病例,各類明細數據的數據總量,已經超過了250億條,平均每天增長1600萬條。這些數據直接幫助上海醫療節約了相關的醫療的費用1.6億元。上海市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信息中心副主任曹劍峰認為:如果我們再醫療信息化建設上繼續投入,相信可以帶來更大的受益和社會資源的節約。

        但是,與會專家認為,中國疾病防治在“關口前移、重心下沉”的這一重大難題上依然麵臨困惑和阻力,醫療服務必須將目前隻為20%的疾病人口服務,擴大到為包括80%健康人口提供健康服務。在此過程中,信息技術、 “互聯網+”時代為大規模、低成本地實行這一目標成為提供可能。

        與會專家、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認為:“互聯網必將影響和改變醫療的流程和體係,這一趨勢不可阻擋。”互聯網醫療應該包括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谘詢、電子處方和遠程醫療等多個環節,互聯網的崛起,意味著很多過去不可能的事變成了可能。他認為,“雖然說互聯網可能會對醫院的傳統模式帶來衝擊,但醫院還是應該積極擁抱互聯網。就中國醫療信息化發展的現狀來說,有共識也有爭議,有探索也有炒作。”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瞿介明表示,當前,由互聯網企業推動的“互聯網+醫療”模式雖如火如荼,但在由“便捷就醫”向“核心醫療”延伸中已出現了水土不服。他認為由傳統醫院主導的“醫療+互聯網”模式,憑借既有的醫療資源和人才優勢將成為推動整個醫療衛生行業改革與發展的方向。應逐步形成以大型醫院為中心的醫療健康服務生態圈,包括科學診療、分級診療、協同醫療等。大型醫院+互聯網的路徑應該是首先完成醫院運營互聯網化,然後構建雲醫聯體,未來最終形成醫療數據生態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薑昌斌從醫療大數據的角度分析認為,隨著醫療數字化、信息化的發展,必將對傳統醫療模式帶來深刻、深遠的影響。在介紹該院APP產品時,他強調要從患者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保證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有良好的體驗。他認為當前醫院發展麵臨最大的問題是信息的不完整,如診療數據與政府機構的大數據如何有效互聯互通,實現共享,更好地提升醫療質量。因此,希望在未來大數據的發展力爭打破行業壁壘,讓大數據流起來,真正為國家服務、為百姓服務。

        記者從大會現場了解到,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將數字醫療運用到慢病管理中,病人的血糖測試結果可通過物聯網直接送到醫生的數據庫中,實現用藥谘詢和病情監控。上海市徐彙區中心醫院建立的“雲醫院”,每天可安排10至15位內外婦兒以及消化、骨科等專業的醫生“網上坐診”,民眾通過手機app和網絡,可與醫生互動並實時谘詢。據透露,該院這套係統目前已在本區各居委會、藥房等免費開放。記者還了解到,在最早探索醫療數字化的上海市閔行區,“閔行模式”中的數據庫已與社區對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的各項醫療檢查情況可將同步上傳到區級的診療中心,並由相關專家把關,確保醫療質量。不過,專家們也坦言,目前無論哪種互聯網醫療形式,都麵臨“電子處方”合法性這道門檻。目前,即使患者通過互聯網向醫生進行谘詢,醫生也無法開藥。民眾呼籲“電子處方”合法性問題應引起相關部門關注。

        記者從大會現場還了解到,目前慢病防治、老齡化已越來越成為上海麵臨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調查顯示上海人口的平均壽命已達82歲,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達28.8%,65歲以上為18.8%,根據預測到2020年 “十三五”以後,上海市60歲以上的老人將達到龐大的540萬。但市場醫療容量有限,如 2013年全國的門診服務是達76億次,但住院服務隻有1.7億次。由此分析醫療服務缺口還很大。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章雄表示,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原因,未來在醫療和健康問題上所麵臨的挑戰將更為嚴峻,加快整個上海醫療衛生信息係統的信息化建設,提高公共醫療服務水平,既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對於市民的責任,也是上海為全麵推進醫改工作所應積極探索的任務之一。

        大會秘書長、複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院長餘波認為 “互聯網時代,醫院不可能置身事外。”他指出,互聯網時代呼喚一種求醫問藥的新方式,改變了醫療模式,讓患者少了奔波,同時讓分級診療成為可能,通過互聯網就能將三級醫院的技術輸送到社區裏去,讓市民在社區也能享受優質的醫療水平。但“互聯網+”之路任重道遠。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