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現有聽力語言障礙殘疾人2000多萬人,其中7歲以下耳聾兒童約有80萬人。
關注兒童聽力健康
3月3日是我國的第17個“愛耳日”。
今年的宣傳教育活動主題確定為:“關注兒童聽力健康”。一方麵是為了幫助公眾了解兒童聽力殘疾現狀、致病原因、兒童聽力殘疾預防與康複方法,樹立早發現、早幹預、早康複的理念,降低兒童聽力殘疾的發生幾率;另一方麵也是為喚起全社會對聽障兒童的關注、理解和幫助。為聽障兒童全麵發展,早日步入正常人社會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聽力對人們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對正在牙牙學語的孩童來說。聽力語言障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阻礙了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人,其中0歲至6歲聽力障礙兒童13.7萬人,重度以上聽力障礙者占84%。各種原因導致的每年新生聾兒約2.3萬名。0~14歲聽力言語殘疾兒童致殘的原因和所占的比例是:原因不詳的占27.79%,中耳炎占17.47%,高燒疾病12.97%,藥物中毒11.92% ,家庭遺傳9.08%,發育畸形6.95%,妊娠期疾病2.8%;地方病、產鉗、外傷等均不到1%。前四項占70%以上。近30%的家長說不清孩子致聽力殘疾的原因。
兒童的聽力損失是一種寂靜隱蔽的殘疾障礙,它表現為兒童、尤其是嬰幼兒,在學語期不能明確表達他們的聽力問題。如果聽力損失沒有及時察覺和幹預,將導致小兒言語和語言的發育遲緩,出現社會交往、精神發育和學習困難等諸多問題。如果兒童在最初的兩至三年內被剝奪了言語聲刺激,那麼在今後的生長發育過程中將不能獲得最佳語言功能的發展潛力,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由於語言發育在小兒生長的最初幾個月發展非常快,因此要盡早教聽力障礙兒童學會語言交流的技巧,這種幹預措施越早越好。當父母懷疑自己的孩子可能存在聽力損失時,一定要先到正規醫院診治,及早了解病情,做出相應幹預,並通過早期幹預使聽障兒童重獲聽力,進一步使其言語感知能力的發育接近甚至達到正常兒童的發育水平。
導致兒童聽力損失的因素很多,包括耳毒性藥物使用、遺傳、噪聲、感染和疾病等。
對某性疾病的治療可能要用一些必要的藥物,但一些藥物尤其是氨基甙類抗生素,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對內耳毛細胞有損害。特別在兒童早期症狀很不明顯,因而難以早期發現。加強醫學監護是診斷早期耳聾的重要手段。藥物性耳聾應以預防為主,禁止濫用耳毒性藥物。對有家族性中毒史的和腎功能障礙的患者,應禁用耳毒性藥物。嬰幼兒、妊娠期婦女、老年人對耳毒性藥物同樣敏感,應該禁用,必須使用時也應慎重。在用藥過程中,一旦發現耳中毒症狀,如頭暈、耳鳴、聽力減退、平衡障礙等,應立即停藥。此外,對於應用氨基甙類抗生素的病人,最好定期檢測血清抗生素水平及聽力情況。可以用8000Hz以上高頻純音,進行聽力測試有助於早期發現耳中黴。一旦證實聽力減退,可以及時停藥,對仍保留8000Hz以下語言頻率的患者為時未晚,不影響聽聲及語言的發展。
先天耳聾的發病率約占中國聾人的50%,而遺傳聾約占先天聾的85%,其大多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具有關文獻報道,在正常群體中,近親結婚率僅為2%,而在遺傳性耳聾患者中,70%為近親結婚。可見近親結婚是並發遺傳性耳聾的主要因素。另外,遺傳性耳聾發病還多集中於福利工廠,因其相互通婚者甚多。他們的後代又多數成為遺傳聾或耳聾基因攜帶者。周而複始,造成人口素質下降,因此。先天遺傳聾人的婚育問題應引起社會重視。
先天遺傳聾應以預防為主,首先要做到:
1.嚴格執行婚姻法,絕對禁止近親結婚。
2.兩名先天遺傳聾人之間不應結婚,如各種原因非結婚不可者,婚前一定絕育。
3.先天遺傳聾人可與非遺傳後天聾人或正常人結婚。
4.如果先天遺傳聾人與非遺傳後天聾人或正常人結婚,第一胎為先天聾兒,絕不能再生第二胎。
5.耳聾青年男女,通過耳聾遺傳谘詢,判定其是否具有家族遺傳性。
噪聲造成的聽力損傷是由於長期受噪聲刺激而發生的一種緩慢的、進行性聽力損傷,其損傷部位在內耳毛細胞,毛細胞是人體聽覺神經的末梢,極易受噪聲損害,一旦受損不能再生。噪聲是能夠引起人煩躁或音量過強而危害人體健康的聲音,長期生活、工作在高噪聲環境下而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將有可能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盡管個體之間對噪聲性聾的敏感性有極大差異,但如果在足夠的時間內接觸足夠強度的噪聲,幾乎每個人的聽力都將受損。任何超過85dB的噪聲都是損害性的。聽力減退首見於4kHz,如繼續接觸噪聲,則逐漸向較低頻率和更高頻率發展。對於兒童來說,持續、音量過大的使用耳機,在不知不覺中有可能損傷他們稚嫩的聽力係統,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感染性聾是嬰幼兒時期常見多發病,其中以小兒滲出性中耳炎導致的傳導性耳聾及由於腮腺炎、高熱等疾病導致的感覺神經性聾最為常見。小兒期耳聾早期多不易發現,特別是感染期經常使用氨基甙抗生素進行治療更容易發生耳聾。所以預防感染,科學用藥是重要的防聾措施。
臨床工作中,聽力損失分為傳導性、感音神經性和混合性三類。傳導性聽力損失:病變在外耳或中耳,使聲波傳入內耳受到障礙。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病變在耳蝸、聽神經或聽覺中樞,引起對聲音感覺和認知功能障礙的聽力損失。混合性聽力損失:任何導致傳導性聽力損失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因素同時存在,均可引起混合性聽力損失,它兼有傳導性聽力損失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特點。
對於傳導性聽力損失的兒童,可以通過藥物、手術等方式改善聽力狀況。對於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兒童,則需要選配助聽器或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來重拾聽力。
總之,對於兒童聽力的保護更重要,且前移至妊娠期。在兒童生長發育的不同時期,應該采取不同的策略,來更好的保護兒童聽力,預防耳聾發生。
綜合自積水潭醫院、北醫三院微信公眾號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