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

協和專家提示:您關注孩子聽力健康了嗎?

作者:高誌強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16-04-05
導讀

         協和專家提示:您關注孩子聽力健康了嗎?

關鍵字:  聽力 |  | 耳聾 

        兒童的聽覺言語發育的規律

        兒童的聽覺言語發育是連續逐漸發展的,但不同年齡段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兒童的聽力和言語發育可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0-3月齡,剛出生的嬰兒對聲音並不十分敏感,對大約50-60dB的聲音,可有睜眼、握拳等表現,對大聲會有驚跳反射。大約三個月大的時候,正常聽力的孩子就開始能夠轉向聲源了。

        4-7月齡,對身邊的輕聲(35-40dB)開始做出持續的反應,如聽到母親的聲音安靜下來,對不同的語調能做出不同反應。開始能喃喃發出單音節,7個月的時候能發出“爸爸”“媽媽”等簡單詞語,但此時並不代表孩子在真正地叫爸爸媽媽而隻是簡單的呀呀學語。

        8-12月齡,聲源定位能力明顯提高,可以控製自己的反應,能辨聽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詞語。

        1-2歲,能聽懂簡單的指令,自控和調節語言的能力增強,能將常用詞語進行組合,能說出幾個詞和自己的名字。

        2-5歲,能遵循簡單指令。進入早期造句階段。說兒歌、數數,唱歌,開始識字。

        在臨床工作中經常發現很多家長由於缺乏對兒童聽覺言語發育的認識,往往采取不正確的措施。比如發現剛生下來的孩子對聲音沒有反應,開始立即打針吃藥;或者到孩子三歲還不會說話,卻認為是“貴人語遲”,疏於就醫。所以了解兒童聽覺發育的客觀規律有助於家長做正確的決策。

        耳聾對兒童的影響

        由於嬰幼兒及兒童時期是聽覺及言語發育的最佳時期,此期間發生的耳聾若不及時發現和治療將對患兒以後的言語治療發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也就是所謂的十聾九啞,最後的結果就是脫離主流社會,個人生活質量差,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

        兒童耳聾的常見類型

        調查資料顯示新生兒的耳聾發生率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0-6歲中度聾和輕度聾約占其中的千分之五,多由中耳炎引起。重度以上兒童耳聾大部分是內耳毛細胞異常造成的感音神經性耳聾。耳聾按照病變部位可分為傳導性聾、感音神經性聾以及混合性聾。

        兒童耳聾的幹預原則-早期幹預

        嬰幼兒耳聾要遵循三早原則,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那麼早期幹預,對聾兒帶來什麼好處呢?

        聾兒的早期幹預,可以充分利用其言語發育關鍵期的學語優勢,形成接近甚至等同於正常兒童的言語能力。同時,早期幹預對聾兒的早期教育也很關鍵,在早期教育關鍵期內,隻有聽力補償好了,能夠接收到良好的聲音刺激,獲得聽覺康複的同時,也獲得認知能力提高,社會性,個性情感,藝術表現等全方位發展。早期的幹預,使得聾兒擁有與他人,與社會交往的機會和權利,早日回歸主流。

        早期幹預的措施

        目前常見的幹預措施有氣導助聽器,骨導助聽器或骨導聽力植入(骨橋),聲橋,人工耳蝸,聲電聯合刺激(EAS)以及頻率調製係統(FM)。對於小耳畸形,耳道閉鎖,中耳炎等造成的傳導性耳聾,通常采取骨導助聽器或骨橋、聲橋來幹預。對於80dB以上的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那麼需要采用人工耳蝸來幹預。對於高頻陡降的感音神經性聾,建議使用EAS來幹預。對於康複學校等機構,上課時候更多的使用FM係統,來提升噪聲環境下的言語識別率。

        建立雙側聽覺的重要性

        對於雙側耳聾的兒童來說,是否選擇雙側幹預?單側耳聾是否需要幹預?

        雙側聽覺符合正常的聽覺生理,產生立體聽覺。雙側聽覺可以改善言語識別率,特別是在噪音環境下,雙側聽覺可以改善聽閾。雙側聽覺對於聲音的定位和定向能力至關重要,聲源定位關乎孩子的安全和言語理解能力。雙側聽覺有利於平衡。所以,不管是助聽器+助聽器,助聽器+人工耳蝸,人工耳蝸+人工耳蝸,雙側聆聽的效果一定是大於單側效果的。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