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恢複期:患者逐漸清醒,仍麵色蒼白,出汗,全身軟弱,可有惡心,過度換氣,但無意識模糊及頭痛,給予治療後數十分鍾可完全恢複。這些對麻醉醫師來說更應該重視,預判斷其很可能是硬膜外麻醉後低血壓導致的腦缺氧症狀,從而及時應對。
硬膜外麻醉的並發症之一低血壓,常見但時而凶險,早期識別、診斷、正確處理是應對的關鍵,但對於剛剛參加工作的麻醉醫師來說,怎麼才能在發生嚴重低血壓之前就能對其進行預判斷呢?本文將略做說明,希望能有所幫助。
首先,我們應了解引起低血壓的危險因素:1,原有的心血管代償功能不足,高體重指數,老年人,心動過緩。2,較廣泛的阻滯平麵。3,椎管內阻滯與全身麻醉的聯合應用。4,本身存在的低血容量。5,患者體位的突然變動。6,手術前應用抗高血壓藥物。了解了上述可能引起低血壓的因素,對於麻醉醫師來說,要做到“心中有數”,那麼就可以嚐試從以下三個方麵去預判斷即將發生的低血壓。
一、心率改變是低血壓的預警信號!
心率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無創血壓的自動測量的這個周期中間,如果心率突然上幅度度較大,在我們從心電監護上讀出血壓開始下降之前的這個時期,就應該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因為此時由於交感神經阻滯引起體循環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減少,心髒必須增加心跳的次數,增加心髒射血,以代償相對的血容量不足。此時我們應該及時完成我們的預判斷,並準備好手中的升壓藥及升心率的藥物,因為下一刻迎來的將是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及交感神經活動進一步減弱,導致心動過緩,低血壓,甚至心搏驟停。
二、缺氧是低血壓的警示信號!
常見的表現:哈欠、頭暈、出冷汗甚至暈厥等。其中暈厥是缺氧的嚴重階段,但如果我們掌握它的發展、機理,及時發現,正確處理,就可阻擋其的發展。
1.分期:其中典型的暈厥發作可分為3期。
(1)前驅期:自主神經症狀明顯,突然麵色蒼白,出冷汗,惡心,上腹不適,瞳孔散大,疲乏,頭暈,耳鳴,打哈欠和視物模糊等,因肌張力減低而身體搖擺,此期經時數秒,如此時給予治療則症狀逐漸消退,否則很快意識喪失而進入下一期。
(2)暈厥期:意識喪失及全身肌張力消失,患者脈搏細微,血壓常降低,呼吸變淺,瞳孔散大及對光反射消失,腱反射消失,肢端冷,可有尿失禁,此期經時數秒至幾分鍾,意識逐漸恢複而進入下一期,如意識喪失時間長達數十秒,可發生小的麵部及肢體肌陣攣性抽動。
(3)恢複期:患者逐漸清醒,仍麵色蒼白,出汗,全身軟弱,可有惡心,過度換氣,但無意識模糊及頭痛,給予治療後數十分鍾可完全恢複。
2.機理: 暈厥發生的最基本原因是暫時性腦供血量不足,所以了解一些腦血流量的有關問題,對於進一步認識和攻克暈厥是有益的。成人腦重約1500克,占體重的2%~2.5%,而腦部血流量卻占全身血流量的15%,腦耗氧量占全身總耗氧量的20%,兒童高達40%,正常成人每分鍾每100g腦組織血流量為40~50ml,若減少到31.5ml就會出現腦缺血症狀,所以保證正常的腦血流量是必要的,正常人24h內必需流經腦的血量為1700L左右,氧的消耗為72L左右,腦血流與有效灌流壓,腦血管阻力有密切關係,還與顱內壓,血液黏度等有關。腦血流量隨年齡,機體所處的狀態也有所變化,例如在思考,高熱,焦慮時腦血流量增加,當體溫降低時腦血流量亦隨之減少,這種腦血流量自動調節功能是腦組織正常活動時能獲得必需血流量的保證,在一定範圍內全身血壓的變化並不影響腦血流量。但當平均動脈血壓低於60~80mmHg時,這種起保護作用就會喪失,可能就會出現上述的自主神經症狀。
這些對麻醉醫師來說更應該重視,預判斷其很可能是硬膜外麻醉後低血壓導致的腦缺氧症狀,從而及時應對。
三、意識的突然喪失是低血壓的高危信號!
暈厥有一定的前驅症狀,但這裏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病人的突然意識喪失,毫無征兆,讓人措手不及!
尤其產科麻醉,務必預判斷其最大的凶手可能就是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這一點應該重點強調一下,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多見於妊娠晚期婦女,偶見於腹腔巨大包塊患者,當患者處於仰臥位時,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胸悶、麵色蒼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及不同程度血壓下降,當轉為側臥位後,上述症狀即減輕或消失的一組綜合征。但嚴重者可瞬間危及母兒的生命!機理在於增大的妊娠子宮或者腹腔巨大包塊可壓迫下腔靜脈,使下腔及盆腔內靜脈回流受影響,回心血量減少,右心房壓下降、心搏出量隨之減少,從而引起血壓下降出現休克的一係列表現。出現有時很迅速,隻表現突然的意識喪失,所以我們的預判斷很重要!
而良好有效的醫患溝通,人文關懷也很重要,簡單的交流可以分散注意力,降低患者的緊張及壓力程度,增加信任度,從而更有利於操作的過程中的配合,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讓你隨時了解患者的意識狀態,尤其在硬膜外麻醉打完改為仰臥位之後麻醉醫師應該重點關注,及時發現患者的突然意識的異常甚至消失,防止造成我們的措手不及。
以上幾點僅是個人工作中的經驗總結,對於高年資麻醉醫師來說可能很簡單,但對剛參加工作的麻醉醫師或許能有所幫助。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