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

胰島素瘤手術,麻醉時需要注意啥?

作者:佚名 來源:醫學界 日期:2016-12-12
導讀

         胰島細胞瘤是一種胰腺內分泌瘤,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胰島素分泌過多、血糖明顯下降導致的一係列低血糖綜合征,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圍手術期如何維持血糖水平穩定是麻醉的重點和難點。

關鍵字:  胰島素瘤 | 麻醉 

        胰島細胞瘤是一種胰腺內分泌瘤,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胰島素分泌過多、血糖明顯下降導致的一係列低血糖綜合征,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圍手術期如何維持血糖水平穩定是麻醉的重點和難點。

一、胰島素瘤病理生理

        胰島素瘤是來源於胰島B細胞的罕見腫瘤,過量分泌的胰島素釋放入血,引起以低血糖為主的一係列症狀,患者可呈發作性低血糖昏迷,久之將損害腦組織,發生意識障礙、精神異常等,並且低血糖發作常隨病程延長而程度加重,多伴有身體逐漸肥胖,記憶力、反應力下降。

        胰島素瘤的典型臨床表現為Whipple三聯征:①自發性周期性發作低血糖症狀、昏迷及其它精神神經症狀,每天空腹或勞動後發作者;②發作時血糖低於2.8mmol/L;③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後,症狀可立即消失,但由於其臨床症狀複雜多變, 易於誤診為腦血管疾患、癲癇、癔病、精神疾病等。

        胰島素瘤90%為良性,直徑在0.5~5cm之間,瘤體可分布於胰頭、體、尾。而位於胰腺外的異位胰島素瘤發生率不到胰島素瘤總數的1%,多見於胃、肝門、十二指腸、膽總管、腸係膜和大網膜等部位。胰島素瘤也可能是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Ⅰ型的一部分。胰島素瘤的胰島素分泌不受低血糖抑製。並且75%~98% 的患者可經手術治愈。

二、胰島素瘤的定性診斷

        Whipple三聯征和IRI/G>0.3可作為胰島素瘤定性診斷的主要依據。

        饑餓試驗(禁食24~72 h,血糖<2.2 mmol/L 伴典型症狀群者終止試驗)對低血糖症狀不典型的疑似患者具有重要價值。

        葡萄糖耐量試驗、免疫反應性胰島素曲線、空腹IRI 水平和空腹C-肽測定對功能性胰島素瘤的定性診斷均有提示作用。

三、胰島素瘤的定位診斷

        胰島素瘤的定位診斷可在術前明確瘤體數目、大小、位置,有助於評估手術難度,擬定手術方案,縮短術中探查時間,避免盲目胰腺切除,其經曆了從簡單到複雜,再由複雜回歸簡單的過程。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主要靠獲得定性診斷後采用手術探查的方法,定位診斷依賴有經驗的外科醫師術中觸診,將胰腺遊離後徹底探查。如果反複觸診找不到腫瘤,則進行從胰尾至胰頭頸部的分段盲切。雖然當時95%以上的腫瘤得以切除,但由於反複擠壓胰腺發生重症胰腺炎導致病人死亡的病例亦有發生,甚至個別病人在切除90%的胰腺後仍未找到腫瘤而被迫關腹。

        20世紀80年代以後,各種影像學技術迅速發展,無創檢查B超、CT和MRI,有創性檢查如DSA、PTPC和ASVS等相繼應用於胰島素瘤的診斷,術前定位診斷的正確率明顯提高,但術前無創檢查的正確率仍在70%以下。雖然一些有創檢查如PTPC和ASVS對許多疑難胰島素瘤的診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些有創檢查費用高、創傷大、技術複雜,僅限於在大的醫療中心開展。這一階段術中定位診斷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當時有人認為最佳定位手段是術中超聲加外科醫師探查,盲切已逐漸廢棄。

        2000年以後,多排螺旋CT胰腺灌注技術的開展,使CT成為胰島素瘤術前定位診斷的最佳手段,加上EUS的開展,胰島素瘤術前定位診斷進入了簡單、無創的新時代,DSA、PTPC和ASVS等有創檢查逐步廢棄,術前定位診斷的正確率達90%以上,手術治療更加有的放矢。

四、胰島素瘤的治療

        手術切除仍是徹底治療胰島素瘤的惟一方法,手術方式依腫瘤大小、部位、數目及性質而定。

五、胰島素瘤手術術前準備

        1、病人入院後,應詳細了解其為避免發病所形成的加餐規律,並囑護士提醒和督促病人按時加餐,以避免低血糖發作,減少對腦組織的損害。

        2、手術當日晨不加餐,以免麻醉中誤吸和影響術中血糖監測。以往認為手術當日晨的禁食會誘發病人出現低血糖,但由於術前病人心理上處於一定的緊張狀態,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血糖濃度並不過低,未及發病水平,待進人麻醉狀態後即容易控製病人的情況。如無低血糖發作,術前及術中不輸糖及含糖的藥物。

        3、手術當日晨抽取空腹血糖及胰島素,作為術中血糖及胰島素監測的基礎值。

六、胰島素瘤手術麻醉特點

        手術切除是胰島素瘤的根治方法。胰腺位於上腹深部,加之胰島素瘤較小不易尋找,故麻醉方式應能滿足手術切除及手術探查等操作的需要,維持適當的麻醉深度和良好肌鬆程度。全麻及硬膜外阻滯麻醉均可用於此類病人。

        1、全身麻醉:

        對腫瘤定位困難者需行開腹探查,或異位腫瘤,以選用全麻為宜。對以往從胰尾起盲目切除2/3~4/5的胰腺的手術方式持慎重態度。全麻應盡量選用對血糖影響小的藥物,並且在全麻期間應注意鑒別低血糖昏迷。對於精神緊張、肥胖、腫瘤多發或定位不明確的病人全麻更為合適。

        注意:關於麻醉對血糖的影響報道不一。

        黃渝等報道,同樣應用咪達唑侖、芬太尼、丙泊酚麻醉,麻醉的總體效應與血糖的變化呈負相關,肌鬆藥對機體血糖的變化無明顯影響。

        而王雲報道,丙泊酚可升高糖尿病及非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血糖,其作用機製目前尚未明確。

        據黃渝等分析,麻醉對血糖的影響呈雙向性,首先,麻醉藥物抑製機體的神經-內分泌係統,使機體的血糖降低;另一方麵,麻醉藥物本身會升高血糖,異丙酚對血糖的升高機製尚不明確,可能與其鎮靜作用增強,鎮痛作用減弱有關。目前尚未找到芬太尼和咪達唑侖升高血糖的藥理學論證。我們認為:麻醉對血糖的影響是綜合作用的結果,至於血糖是升高還是降低,可能與不同麻醉藥物的應用劑量與藥物之間的應用比例不同有關。

        2、硬膜外阻滯麻醉:

        硬膜外阻滯麻醉可滿足手術的要求,對血糖影響小,保持病人清醒可評價其神誌改變,但硬膜外阻滯必須充分,否則可因手術刺激引起反射性血壓下降、惡心嘔吐。同時應控製麻醉平麵,以免造成呼吸抑製、血壓下降。

七、胰島素瘤手術術中血糖監測和管理

        胰島素瘤切除術中應監測血糖變化,其目的是及時發現處理腫瘤時的低血糖症和腫瘤切除後的高血糖,以及判斷腫瘤是否完全切除。

        1、一般認為腫瘤切除後血糖升高至術前2倍或切除後1小時內上升至5.6 mmol/L(100 mg/dl),即可認為完全切除。

        2、腫瘤切除後1小時內血糖無明顯升高者,應懷疑有殘留腫瘤組織存在,應進一步探查切除殘留的腫瘤組織。

        3、術中應避免外源性葡萄糖引起的血糖波動,以免不能準確反應腫瘤切除與否。

        4、為防止低血糖的發生,術中應間斷測定血糖的水平,根據血糖測定值輸注少量葡萄糖,應維持血糖在3.3mmol/L(60mg/dl)以上;腫瘤切除後如出現高血糖,可使用小量胰島素控製。

        5、保持足夠的通氣量,維持正常的PaO2和PaCO2,避免過度通氣出現繼發性腦血流下降,減少低血糖造成腦缺氧性缺糖性損害。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