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

防癌體檢須有的放矢

作者:張思瑋 來源:科學網 日期:2016-12-12
導讀

          如今,癌症給人們帶來的恐懼程度似乎超過了死亡。患者一旦被確診為癌症,或許就意味著陷入生命的倒計時。

關鍵字:  防癌體檢 

        如今,癌症給人們帶來的恐懼程度似乎超過了死亡。患者一旦被確診為癌症,或許就意味著陷入生命的倒計時。

        事實也的確如此。一項由國家癌症中心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發布的癌症生存數據顯示:我國年齡標準化後的全部癌症5年生存率僅為30.9%。而美國全部癌症5年生存率則高達66%。

我國的高發癌症多為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相對預後較差。

        “產生這種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癌譜不同。而美國則是以前列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相對預後較好的癌症更高發。此外,我國癌症患者初次就診時間多為中晚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國醫學科學院早診早治項目辦公室主任代敏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癌症總體發病率仍將處於持續上升的趨勢,但不會出現“井噴”。

        因此,癌症的早診早治一直成為政府、醫療機構、體檢機構、公眾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

先摸清“家底”

        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張凱看來,談癌症的早診早治首先必須要摸清我國癌症的“家底”。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腫瘤,也是癌症死因之首。胃癌、食管癌和肝癌是緊隨其後的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常見腫瘤。

        今年年初,國家癌症中心在權威專業期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jicians雜誌上發表的論文《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研究結果顯示:

男性5種最常見腫瘤依次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結直腸癌

        按照性別不同來計算,,這5種癌占所有癌症病例的2/3;女性最常見腫瘤依次為,占所有癌症病例的60%,乳腺癌占所有女性癌的15%。男性和女性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5種最常見癌死亡病例占所有癌死亡病例的3/4。

        麵對如此嚴峻的現狀,我們是坐以待斃,還是主動出擊呢?

        答案不言而喻。因為多項研究早已證實,許多癌症是可以通過減少癌症危險因素和有效的臨床診治來預防。

        “約60%的癌症死亡是能通過減少可控危險因素暴露來預防的,減少國人癌症死亡的最可行途徑就是控製慢性感染,29%的癌症死亡是與慢性感染相關,主要是胃癌(幽門螺杆菌HP感染)、肝癌(肝炎病毒HBV和HCV感染)和宮頸癌(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張凱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人體腫瘤從一個正常的組織細胞演變成一個直徑0.5~1厘米的實體瘤,大概需要8~10年,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夠早期發現癌細胞,則能實現“防患於未然”。

不宜大規模篩查

        “發現一例早癌,挽救一條生命,幸福一個家庭,和諧一個社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腔鏡外科主任王貴齊長期在食管癌高發區開展食管癌的早診早治工作,“早期食管癌通常經內鏡下射頻消融微創治療或黏膜下切除術即可根治,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過95%。”

        其實,癌症的早期發現不論從衛生經濟學角度,還是從國家形象建構與民生問題的解決,都具有現實意義。

        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雜誌曾經刊發過一項國家癌症中心關於目前中國癌症患者疾病經濟負擔的研究成果,該項研究共收集了14594名癌症患者的相關信息,患者的家庭年均收入折合美元為8607美元,癌症患者的人均就診支出共計9739美元,其中因患病就診而產生的相關非直接醫療費用占9.3%。

        “盡管不同癌種患者的經濟負擔有所差異,然而相對於其家庭年均收入而言,患病所帶來的經濟負擔都極為沉重。”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主任李槐表示,因病返貧的現象仍然在國內普遍存在。

        在眾望所歸下,防癌體檢應運而生。

        “防癌體檢的目的在於提高早診率,為了彌補健康體檢在腫瘤篩查中的不足。”李槐表示,防癌體檢不應該是“廣撒網”式,而是有所選擇,有所側重,這樣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目前,在我國大規模進行癌症篩查不適合現實國情。

        “首先,我國人口基數大,以結直腸篩查為例,采用廉價的糞隱血試驗,僅篩查60歲以上人群,每年全國性結直腸篩查就需要180.81億元;其次,大規模人群篩查需要大量的專職醫務人員和專門的醫療設施;最後,即便是大規模的自然人篩查,依然會存在實際篩查率低,人群依從性差的問題。”李槐說。

有所側重

        那麼,開展防癌體檢應該采取哪些策略呢?麵對記者的提問,張凱給出的答案是:常見癌種、高危人群、有效手段、安全微創、合理間隔。

        “因為癌症有幾百種,任何體檢都不可能包括所有的癌種。防癌體檢必須從我國高發癌症入手,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這6種癌症發病占我國所有癌症發病的80%。那麼,做好這6大類癌症篩查工作,就能大大降低癌症的死亡率,就能對癌症的早發現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張凱說。

        具體來說,肺癌作為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排在第一位的惡性腫瘤,並且隨年齡增長不斷增加。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表示,中老年人應警惕肺癌的發生,除常規體檢外,對肺癌篩查極為有效的一個項目是低劑量螺旋CT薄層掃描,其比胸部X光片更容易發現小病灶。

        “長期吸煙,尤其是大於50歲的男性;具有家族史;工作或生活環境中存在致癌因素者;肺部反複慢性損傷,如反複感染、肺結核等都屬於肺癌的高危人群。”石遠凱說。

        對於消化道腫瘤(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目前尚無簡便有效的篩查方法進行全人群普查,隻能針對高危人群篩查。

        王貴齊解釋,所謂的高危人群是指年齡在40~69歲,男女不限,消化道腫瘤高發地區人群,HP感染者,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等胃癌前疾病,消化道腫瘤家族史,存在上消化道腫瘤其他高危因素(高鹽、甜食、肥胖等),炎症性腸病。

        “拋開年齡因素,隻要存在以上任何一個危險因素,都應該被定為消化道腫瘤的高危人群。”王貴齊說,食管鏡、胃鏡、腸鏡是篩查消化道腫瘤不可或缺的手段。

        乙肝病毒攜帶者、丙肝病毒攜帶者是肝癌的好發人群,需要進行規律體檢。超聲+血液甲胎蛋白檢測,便可以比較準確地發現肝癌的端倪。

        乳腺癌作為我國女性發病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約占所有女性惡性腫瘤的16.8%,不生育、生育不哺乳的女性,以及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都屬於高危人群。“鉬靶+超聲檢查是目前最成熟篩查早期乳腺癌的方法,建議40歲以上的女性都應定期去做。”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主任徐兵河說。

        此外,張凱還特別強調,不同的癌症體檢間隔期是不同的。比如結直腸癌的檢查,通過結直腸鏡檢查沒有發現問題,則需要5~10年時間才重複檢查。但肝癌高危人群的篩查時間需要6~8個月。

        而當問及如何選擇社會體檢機構的防癌體檢套餐時,張凱表示,並不是項目越多越好,關鍵要有針對性,而這就需要具有豐富經驗的腫瘤專科醫生進行個體化的項目製定。

        “最終期望,讓世界所有能預防的腫瘤不再發生,讓大多數癌前期的病人能夠通過早期篩查而得到治愈,讓所有癌症病人能得到適宜的醫療照顧。”王貴齊說。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