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善解人意並非天生 5歲才能為別人著想

作者: 來源:生命時報 日期:2013-01-16
導讀

         而5歲的小凱會從電視裏小朋友的位置思考,所以知道小朋友並沒看到糖果被轉移了位置。這就提醒我們,有些父母總責怪子女不會替別人著想,可善解人意的心並不是天生的,而要在社會生活中學習。

  “我說是衣櫃!”“我說是盒子!”正看著電視,3歲的小鳴與5歲的小凱吵了起來。爭執的原因是少兒節目的一道趣味題:“一個小朋友將糖果放進盒子裏,然後關門出去。他爸爸走進來,把盒子裏的糖果放到衣櫃裏。請問小朋友再次進來會到哪裏找糖呢?”結果,年齡差不多的倆孩子,答案截然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這要從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學說談起。他認為,青少年思考問題的方式隨年齡不斷成熟。3歲孩子還停留在“自我中心”程度,認為自己看到的東西,其他人也了解。比如小鳴,就不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他很難理解,為什麼自己看到糖果被放進衣櫃,電視裏的小朋友卻不知道。而5歲的小凱會從電視裏小朋友的位置思考,所以知道小朋友並沒看到糖果被轉移了位置。

  這就提醒我們,有些父母總責怪子女不會替別人著想,可善解人意的心並不是天生的,而要在社會生活中學習。隨著年齡增長,他會慢慢學會角色互換,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不過,“自我中心化”的消除並非水到渠成,4—5歲是關鍵學習期,父母要花些時間和耐心,試著用“如果你是某某,你會怎麼做”這樣的問話加以引導。角色扮演、過家家等遊戲也有助提升這方麵能力。▲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