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H降低了患者的生存年限的比例與缺血性卒中好腦出血相似。在正常人群中,顱內動脈瘤發生率大概為2-3.5%。SAH的80%病因為動脈瘤破裂。SAH發生率為10/10萬人年,意味著大部分動脈瘤永遠不會破裂。
SAH降低了患者的生存年限的比例與缺血性卒中好腦出血相似。在正常人群中,顱內動脈瘤發生率大概為2-3.5%。SAH的80%病因為動脈瘤破裂。SAH發生率為10/10萬人年,意味著大部分動脈瘤永遠不會破裂。未破裂動脈瘤的最佳管理方法目前尚存在爭議,因此必須衡量預防動脈瘤破裂本身所帶來的風險與動脈瘤將來破裂的風險。為此,有人已經開發了評估動脈瘤破裂風險(比如PHASES評分,包括種群,高血壓,年齡,動脈瘤大小,其他顱內動脈瘤早先破裂以及動脈瘤的位置),製定未破裂動脈瘤治療決策(比如UIATS評分)的評分係統。
動脈瘤大小是臨床決策最重要的考量之一,因為它對於預測動脈瘤破裂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動脈瘤破裂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不能依據僅僅動脈瘤大小製定治療決策。大體積動脈瘤破裂風險高,但是臨床也發現大量SAH是由於小動脈破裂所致。動脈瘤的形態,包括動脈瘤的寬高比值和動脈瘤的瘤頸等因素決定了動脈瘤的血流動力學,這會影響動脈瘤破裂風險。幾項研究顯示破裂和未破裂動脈瘤的形態差別很大。不過,采用這個結果判斷未破裂動脈瘤出血風險的前提是:破裂後和破裂前動脈瘤的形態沒有顯著性差異。最近的病例報道和小型研究顯示這個假設是站不住腳的。也就是說采用破裂後動脈瘤的形態去預測顱內動脈瘤破裂的風險是不準確的,因為動脈瘤發生破裂時和圍破裂期動脈瘤的形態會發生變化。
2017年4月來自挪威的Torbjørn Øygard Skodvin等在Stroke上公布了他們的研究結果,目的在於比較破裂前和破裂後動脈瘤形態的變化,評價破裂後的動脈瘤的形態是否足以預測動脈瘤破裂風險。
該研究共納入29個動脈瘤。動脈瘤破裂後,除了瘤頸直徑沒有延長以外其他1-Dimensional [1維,應該就是平麵)參數包括最大直徑、長度、寬度(垂直於長度或高度的最大直徑)、高度] 顯著延長。動脈瘤子瘤的數量:破裂前未9(31%),破裂後未17(59%),P = 0.005。隨著時間,從以前的影像和剛剛破裂的影像可以發現動脈瘤顯著增長。破裂前的動脈瘤形態與抽煙狀態無關。臨床危險因素與形態的改變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
最終作者認為,動脈瘤破裂後這種形態學的改變提示:隨著時間動脈瘤逐漸增大,形態變得不規則,最終導致了動脈瘤破裂。在評價破裂風險時,破裂後動脈瘤的形態不能替代破裂前的形態。
文獻出處:
Cerebral Aneurysm Morphology Before and After Rupture: Nationwide Case Series of 29 Aneurysms.
Skodvin TØ, Johnsen LH, Gjertsen Ø, Isaksen JG, Sorteberg A.
Stroke. 2017 Apr;48(4):880-886. doi: 10.1161/STROKEAHA.116.015288. Epub 2017 Mar 6. Erratum in: Stroke. 2017 Apr;48(4):e121.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