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的個人品牌沒有建立起來,在體製外完全自由執業還有難度,最佳創業模式是在體製內多點執業
在職創業大門已開
中國醫生的個人品牌沒有建立起來,在體製外完全自由執業還有難度,最佳創業模式是在體製內多點執業
最近,國家衛計委、人社部相繼發文,給在職醫生申辦醫療機構、自主創業“鬆綁”。
大家醫聯是一家由在職醫生創辦的醫生集團,創始人孫宏濤是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外科醫生。記者前一天和孫宏濤聯係時,他剛在醫院做了一台手術,采訪的當天下午,還要趕到山東去接洽大家醫聯的業務。體製內的活兒和體製外的活兒,在孫宏濤身上似乎銜接順暢,並沒有衝突感。
孫宏濤介紹,大家醫聯運營得不錯。當年成立之後,便融到了2000萬元的資金。合夥人有幾十名,其中實名合夥人有二三十人,仍有優秀簽約醫生不斷成為合夥人。簽約醫生遍布全國,已有1000多人,全是副主任醫師以上級別。主要與基層醫院合作進行專家資源輸出、科室技術幫扶、股權合作。目前已和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區基層醫院開展遠程心電平台合作,在基層診所投放心電圖機和硬件設備,培訓診所醫生,合作單位超500家。平均一位醫生每天看700多條記錄,並分析病情作出診斷。如果病人需要進一步治療,則轉到中心醫院,大家醫聯的醫生會去做手術。另外,大家醫聯還開展私人醫生服務,以全科醫生為主導的團隊在北京、上海、深圳專門對接高端診所客戶。
2016年7月,大家醫聯駐馬店第一人民醫院心髒中心成立,不到半年時間,先後完成複雜心髒手術40餘例,該中心迅速成為當地最大的心髒中心。
“我創立大家醫聯,目的是建立多點執業的互助平台。我還是阜外醫院的醫生,也要出門診、做手術,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把平台做大,幫助醫生用自己的技術救治更多的人,尤其是基層群眾,讓他們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孫宏濤說,大家醫聯的利潤很薄,但醫生外出做一次手術,收入非常可觀,大大提高了醫生的收入水平。
大家醫聯是我國首個體製內醫生集團,有人評價它不僅開創了體製內醫生創業的先河,而且為深化醫改推開一扇跨越體製的大門。孫宏濤說,中國醫生的個人品牌沒有建立起來,在體製外完全自由執業還有難度,最佳創業模式是在體製內多點執業。
無獨有偶。2015年4月,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肝膽外科醫生謝汝石和同事率先在廣州成立私人醫生工作室。工作室與一家體檢機構合作,醫生利用業餘時間到工作室,為病人提供個性化的體檢建議;病人體檢過後,也能在工作室進行具體診療等谘詢。一旦需要手術,他們就直接將病人引至中山六院。目前,謝汝石已從體製內走出,創辦了體製外的醫生集團,但工作室仍主要為在職醫生創業提供平台。
多點執業仍有關卡
在公立醫院沒有用技術的價值養活醫生,而是靠藥品、檢查檢驗來體現,這是一種扭曲,也是一種浪費
體製內醫生在外創業,公立醫院能同意嗎?孫宏濤說:“大家醫聯主要是麵向基層做增量,這一塊是醫院原來沒有做的市場,不會觸動現有利益格局。”
謝汝石和同事林鋒建立的博德嘉聯醫生集團,也吸納了很多體製內醫生加入。醫生願意多點執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公立醫院缺乏充分施展才華的舞台。
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苗豔青說,我國優質醫療資源八成以上都集中在公立醫院。對於很多醫生來說,在公立醫院工作的時間是有限的,公立醫院的設備、資源也是有限的,真正能為患者服務的時間不是特別多。“如果鼓勵這部分人在職創業,可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醫療服務效率,讓更多患者享受到優質的服務。”她說。
“公立醫院的工資水平不高,沒有反映醫生的學習成本、風險成本、時間成本等,投入高、回報低,醫生的價值得不到體現。所以,從工資單上看,醫生的收入是非常不合理的,不能反映他們的勞動價值。”謝汝石說,公立醫院沒有用技術的價值養活醫生,而是靠藥品、檢查檢驗來體現,這是一種扭曲,也是一種浪費。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師鄧勇發現,醫生開辦醫療機構投入較高,管理難度也大,考驗醫生的綜合經營管理能力。而多點執業成本低、易執行,成為多數醫生的首選。
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已放開,但一些隱形關卡仍在阻礙政策推開。鄧勇說:“多點執業涉及公立醫院的人事管理製度等方麵,院長自然會擔心管理不到位、人員流失。很多醫院規定,有行政職務的醫生不能多點執業,進行多點執業的醫生不能繼續按照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來保障,薪酬也會調整,績效獎金、福利待遇不能按全職支付。”
鄧勇認為,由於配套製度不完善,多點執業醫師利益缺乏相應保護;出現醫療事故,責任劃分模糊不清,也讓醫師顧慮重重。而患者最擔心的是醫療質量得不到保障。
醫生集團解放醫生
缺少商業化的醫生服務平台,是妨礙醫生在職創業、多點執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像航空公司需要機場一樣,如果沒有良好的地勤服務,再好的飛機也無法降落
鄧勇認為,鼓勵在職醫生多點執業或創業,必須取消事業單位編製,打破醫生“鐵飯碗”,把醫生從公立醫院“解放”出去,讓患者變“看病去醫院”為“看病找醫生”。
“醫生從編製內走出去,脫離了原單位,執業可能麵臨諸多風險,加入醫生集團,建立風險共擔機製,可以讓醫師安心執業。”鄧勇說,與國內醫院為主導的模式相比,國外更注重醫生團隊和品牌的建立,醫生團隊獨立於醫院,醫院作為運營平台,與醫生團隊合作,這種模式使資源流動更自由,解除大醫院對資源流動的禁錮,醫生不必再為醫療風險擔心。
苗豔青認為,醫生集團的發展勢在必行,由醫生集團來帶動整體醫生優質資源的利用,是非常好的一種態勢。
謝汝石說:“缺少商業化的醫生服務平台,是妨礙醫生在職創業、多點執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像航空公司需要機場一樣,如果沒有良好的地勤服務,再好的飛機也無法降落。”他認為,醫生集團是由醫生發起的,具有如下特點:第一,是一個醫療執業機構,可以登記醫生多點執業。第二,有自己的管理體係、風險控製體係和網絡平台。第三,有獨立的醫療價格定價和收費體係。第四,有保險公司的支付保障。第五,是一個獨立法人,可以承擔醫療服務和民事責任。
“我們的診所更注重審核人員資質,是接待患者的場所,不需要多少醫療設備。如果要做手術,則轉到大醫院去。醫生集團為這些場所輸送多點執業的醫師,進行技術、經營管理合作。”謝汝石說。
孫宏濤介紹,大家醫聯經常跟外地醫療機構進行會診,輸送專家開展手術、培訓等,全部通過合規方式進行,並給醫生買保險,也給患者買保險,使醫生踏實地多點執業,讓患者安心接受治療。“平台上持續開展多點執業業務的醫生多達幾百人,積極性很高。隨著業務擴展,會有更多醫生走出去,為患者帶去優質醫療服務。”
目前,全國多個省份、地區放開醫生集團的工商注冊登記,同時允許其經營範圍為醫療機構或某些科室。最近,國家和一些省份下發的文件中,均鼓勵醫生集團的發展。苗豔青說:“醫生集團的發展還要改變多點執業醫生跟公立醫院的關係,由雇傭變成合作;解決醫生集團的收入性質、收入來源、收入稅金、醫生集團和醫生之間的利益分配關係;醫生獲得多點執業收入的渠道和形式以及醫療責任險等,需要製定相關製度進行規範,才能更好地發揮醫生集團整合資源的作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