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媽是個“愛操心”的媽媽,常為一些生活瑣事而憂思煩悶。近來更覺身體虛弱,氣短、失眠、乏力,不時感到心中悸動,心跳不寧,每次心悸之後都有一種不祥的感覺。王大媽很焦慮,“心悸到底是怎麼回事,是不是預示著身體哪裏出現了問題?”
王大媽是個“愛操心”的媽媽,常為一些生活瑣事而憂思煩悶。近來更覺身體虛弱,氣短、失眠、乏力,不時感到心中悸動,心跳不寧,每次心悸之後都有一種不祥的感覺。王大媽很焦慮,“心悸到底是怎麼回事,是不是預示著身體哪裏出現了問題?”
所謂心悸,指的是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症,其發作與情緒的波動、勞累、驚嚇有著密切的關係。
心悸作為一種自覺症狀,可出現在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是機體對自身發出的警示信號。一般來講,一些常見的心髒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性心髒病、肺源性心髒病、病毒性心肌炎,以及非心髒本身原因引起的疾病,如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低鉀血症、心髒神經官能症等,都可出現心悸。
祖國醫學中“心悸”的病因,不外乎以下四種,體虛勞倦、七情所傷、感受外邪、藥食不當。全麵概括了心悸的原因,並基於同病異治的思想,針對不同的原因,對其防治進行了指導。
一、體虛勞倦
氣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精微物質,來源於先天,受後天的滋補。五髒六腑皆有其氣,心髒之氣,曰心氣,氣具有向上、運動的特點,故在陰陽中屬陽。心氣心陽是心髒賴以維持其生理功能,鼓動血液循行的動力,心氣受損,鼓動無力,則出現心悸。素體虛弱、久病、勞累,皆可損傷到心氣。
患者常自覺心悸,並可出現氣短、失眠多夢、麵色無華、頭暈目眩、納呆食少、倦怠乏力、腹脹便溏、畏寒肢冷或潮熱盜汗等症狀。
可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器質性一般較功能性更嚴重,活動時或者劇烈活動後心悸症狀減輕或消失者多為功能性改變。
防治原則:當補當養。
可嚐試補益心氣的中草藥,避免超出心髒負荷的體力勞動。常用中草藥有人參、黃芪、當歸、白術、炙甘草。畏寒者可用附子、煆龍牡、桂枝。潮熱者可加用煆龍牡、浮小麥、山萸肉。
二、七情所傷
心主神明,情誌之傷,往往會影響到心氣的正常運行,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怒則氣逆、恐則氣下,因此,驚嚇、憂思、大怒、大恐,皆可導致心悸。
防治原則:調節情誌。
良好的生活習慣,舒暢的情緒狀態,是防治該類心悸的良藥,而藥物可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易驚者可以遠誌、石菖蒲、茯神、磁石安神定誌。憂思者當選柴胡、薄荷、鬱金疏解鬱愁。
三、感受外邪
風寒濕熱等外邪侵犯人體,影響到心氣心血的正常運行,可出現早搏,見於病毒性心肌炎、細菌性心內膜炎、梅毒性心髒病等。另外,對於本身有心髒疾病的患者,感受外邪常可加重心髒疾病,出現心悸等症狀。因於寒冷刺激而發病,大多屬於缺血性心血管疾患,常伴有心胸憋悶疼痛等,外受寒涼導致發熱後出現者,又多與心肌炎症、心功能不全等有關。
防治原則:避邪驅邪
《黃帝內經》有雲:正氣內存,邪不可幹。強身健體是最好的預防保健方法,對於素體虛弱的患者,盡量避免受涼,忽冷忽熱等。中藥可以黃芪、白術、防風等補充正氣,抵抗外邪。
四、藥食不當
飽餐加重心髒負擔,可誘發心悸。濃茶、濃咖啡、大量吸煙可導致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出現心悸。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可引起心悸。
防治原則:停藥忌食。
由於上述原因出現的心悸,調節飲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即可。如因藥物原因出現心悸,需及時向臨床醫師反應,根據病情,調整藥物的使用。
總而言之,“心悸”作為一種症狀,可由多種原因誘發,明確病因,對症調理是必須的。早睡早起,適當鍛煉,避免刺激食物,保持愉悅的情緒,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一些較早期或症狀較輕的“心悸”常可不藥而愈。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