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管理

在線問診難盈利 轉型互聯網醫院有用麼?

作者:貝貝 張秀麗 謝菁菁 來源:信息時報 日期:2017-06-06
導讀

          互聯網醫療機構動作頻頻

關鍵字:  互聯網醫院 |  | 在線問診 |  |  

        互聯網醫療機構動作頻頻

        互聯網醫療此前曾是“創業藍海”,近年來在資本“退潮”後,行業已形成由多家大公司劃分市場的“穩定”局麵,這其中,“巨頭們”的一舉一動受到業界關注。近期,記者就發現,兩家互聯網醫療綜合體企業有新舉措。

        5月15日,微醫集團旗下的廣州微醫互聯網醫院與廣東省中醫院、深圳市寶安中醫院(集團)三方簽約,成立全國首家中醫醫聯體,據省中醫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院作為龍頭醫院,今後將通過互聯網技術,以遠程會診的方式將名老中醫的資源等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醫聯體單位,而微醫集團方麵表示,中醫醫聯體成員將覆蓋全國120多家中醫醫療機構。

        無獨有偶,已跨界互聯網醫療的醫藥電商企業健客網也在同一天,宣布獲得5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健客CEO謝方敏表示,本輪融資後,健客將繼續重點發力慢病管理、布局互聯網醫療,並繼續探索智慧健康服務。有分析人士指出,微醫和健客網的布局,反映出互聯網醫療機構正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重點突破。“要真正做大做到盈利,確實需要把各自擅長的垂直領域做好做透。”

        多渠道謀求上市

        “健客已經為赴美上市做好了準備,計劃在兩三年內登陸納斯達克。不過不排除在其他主板上市的可能性。”近日在宣布融資後,謝方敏透露了健康網未來上市的規劃。在業界看來,上市是大部分老牌互聯網醫療機構致力籌劃的目標。

        自2015年起互聯網醫療行業備受市場關注後,登陸主板、赴海外上市或在新三板掛牌等是互聯網醫療機構的“老話題”,但是目前真正實現上市或掛牌的互聯網醫療機構“屈指可數”,以新三板為例,以互聯網醫療為主營業務的僅“就醫160”一家,而主板方麵,暫無相關機構公布IPO或上市。有業內人士分析,政策未明晰前,互聯網醫療處於“灰色地帶”,證監會支持和否定機構上市都有“理由”。

        當然在風口之下,部分互聯網醫療機構也以並購或投資等形式來進行“彎道超車”,曲線上市。據記者了解,多家上市公司重點關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並購機會,並通過並購投資等形式,快速延伸自己在大醫療領域的產業鏈。在上市公司方麵,目前涉及或投資互聯網醫院的包括宜華健康、朗瑪信息、康美藥業及複星醫藥等。

        短期內投資回報有限

        不過,投資互聯網醫療機構,回報有限。以去年宣布總收入達10億元人民幣的微醫集團(掛號網)為例,上市公司複星醫藥通過全資子公司累計持有掛號網9.73%股權,投資總額高達6500萬美元,但是無論是該公司2014年和2015年年報,都顯示微醫集團對上市公司的利潤貢獻是0。而2016年年報中,並未出現對微醫集團的股權投資。

        對此,高特佳醫療投資集團高級研究員李挺分析指出:“互聯網醫療機構的盈利目前不夠穩定,即使機構有財務上的盈利,也不代表機構的商業模式很健康。很多機構現在並不靠主營業務來盈利,他們通過提供基層醫院的醫生培訓來進行技術植入、設備租賃,其他服務可能是免費的,最後靠設備租賃來獲利。”

        盈利模式仍處於探索階段

        據了解,主營業務盈利模式不明確,一直是互聯網醫療行業待解的難題。例如,很多機構的“在線問診”已被驗證為“難以盈利”,而即便轉型為“互聯網醫院”提供更多服務,也由於醫保限製及商業保險未大規模介入,短期內難實現盈利。

        “互聯網醫院大都定位在二次診療、複診,通過互聯網醫院來遠程會診,連接打造醫聯體。收購基層醫院現在有企業在做,但是怎麼運營醫院、怎麼跟自己業務結合,還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出來。”李挺認為,互聯網醫療盈利模式還是處於探索階段,但未來會有一個統一、成熟的商業模式成型,企業需要積累足夠的醫療資源。

        廣東醫穀執行總裁謝嘉生表示,隨著未來監管措施出台落地,互聯網醫療行業會走向新的階段,今年年底到2018年,互聯網醫療或再上風口,重新迎來資本層麵的關注,緊跟政策導向、專業垂直且有大數據支撐的互聯網醫療企業或“走得更遠”。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