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管理

破局關鍵點:醫聯體之通破看病難之痛?

作者:豐西西 來源:金羊網 日期:2017-06-08
導讀

         各類醫院之間如何打破行政架構約束實現協作?以下4種醫療模式,何種街坊最受落?

關鍵字:  醫聯體 | 專家聯盟 

各類醫院之間如何打破行政架構約束實現協作?以下4種醫療模式,何種街坊最受落?

        2017年,“醫聯體”是醫改最熱詞之一。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被視作推進醫聯體建設的政策“春風”。事實上,近年來很多地方已經試點並建立了多種模式的醫聯體。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有205個地級以上城市開展相關工作,占地級以上城市總數的60%以上。

        在廣東,醫聯體建設已被列入“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規劃,城市三級大型醫院要全部參與並發揮引領作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和下沉基層。這符合廣東醫改“強基層”的主旋律。

        推進醫聯體建設,目的是為了優質醫療資源的上下貫通,以醫聯體之“通”,破解群眾看病之“痛”。那麼,如今“百花齊放”的醫聯體,真正能夠做到“益街坊”嗎?如何解決“上轉容易下轉難”的普遍難題?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勢必會影響三甲醫院自身利益,他們真的願意嗎?

        多個難題待解,但未必不能破局。金羊網記者采訪梳理廣東城市公立醫院醫聯體建設的多種模式發現,好的醫療資源要下沉,先進的管理水平也要下到基層,同時,加大對基層全科醫生的培訓和投入,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真正信任基層醫療服務水平,這才是破題的關鍵。

1,緊密型

公立醫院社康中心

合成一個法人單位

好處專家成功下沉社康

        在廣東,醫聯體建設已有多種模式,首先是緊密型醫聯體,以深圳羅湖醫療集團為代表的城市醫療集團模式。這也是得到了國務院醫改辦“點讚”的醫改廣東經驗。

        2015年,深圳羅湖區啟動公立醫院改革,同年8月20日,羅湖將區屬5家公立醫院和35家社康中心整合成一個法人單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成立羅湖醫院集團。改革後,全麵整合優化轄區醫療衛生資源,成立6個資源共享中心、6個行政管理中心,降低運營成本。值得一提的是,醫療集團內人才共享、技術支持、檢查互認、處方流動、服務銜接。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羅湖將有社康工作經曆作為醫務人員職稱、職務晉升條件,並強化財政政策引導,對下社康講座、義診、非社康專家坐診、社康專家休息日坐診進行補助,使專家下社康成為“分內事”。

        這一模式讓病人更多留在基層。改革一年多後,羅湖醫院集團向社康中心下沉的醫務人員增加35%,集團35家社康中心診療量同比增長94.6%,達到155萬;在集團醫院的診療量占比由48.53%下降至39.7%;集團社康中心醫務人員的薪酬待遇提高30%。

2,鬆散型

政府主導提供資金

三甲醫院技術支持

好處患者轉診床位優先

        與緊密型醫聯體不同的是鬆散型醫聯體。“鬆散型醫聯體今後將成主流。”廣州市越秀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局長黃甫初說。他告訴記者,鬆散型醫聯體成員之間沒有行政管理權、人事調配權和經濟分配權,政府為醫聯體機構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大醫院無需投入資金,但需要提供技術、人才、管理和會診支持。

        5月16日,在越秀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主導下,中山一院牽頭與3家二甲醫院和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醫聯體”,形成三級聯動醫療網。今後,居民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能享受到中山一院名專家會診、優先轉診住院等便利。

        和11年前,中山一院接管原東山區人民醫院及越秀區的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同,這一次,是在政府主導下牽頭成立醫聯體。中山大學副校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黨委書記肖海鵬表示,11年前的合作,醫院發現“離了政府,我們管不了社區”。沒有政府的主導和投入,醫院負擔太過沉重。如今,醫院提供技術設備、師資、管理經驗和理念支持,通過資源共享,幫助基層醫療機構提高“造血能力”,而不能像以前那樣“大醫院養社區”,一味“輸血”。

        越秀區一家二甲醫院副院長告訴記者,對於下級醫院而言,以往由於大醫院資源緊張,加上缺乏行政協調,要“上轉”患者基本隻能靠醫生“刷臉”,通過與相熟的專家聯係,把病人送到其他醫院就診。建立醫聯體以後,這樣的轉診將會流程化、規範化,更加順暢。

        那麼,在這樣的醫聯體內就醫的患者可以得到什麼樣的便利呢?金羊網記者了解到,患者在醫聯體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二級醫院就診,醫生根據病情需要可預約上級醫院專家進行臨床診斷、影像診斷、病理診斷等服務。

        對於需要轉診的疑難病症或危急重症患者,中山一院會開通“綠色通道”,將優先安排住院床位,若經過治療患者的病情穩定後,中山一院將病人轉送下級醫院,“下轉”患者也將優先安排住院床位。

3,專科聯盟

專科強院牽頭幫扶

提升基層專科水平

好處聯盟之內科室對接

        還有一種模式是跨區域的專科聯盟。即選擇一家專科技術能力強的醫療機構牽頭,幫助基層醫療機構提升專科疾病診療能力,並幫助基層組建“帶不走的醫療隊伍”,將傳統意義上的“幫扶”變成長期合作。比如,胃腸、消化等專科實力強勁的中山六院和62家縣級醫院建立的胃腸專科醫療聯盟,與惠東、廉江、梅州、普寧、台山市等5家人民醫院建立起胃腸疾病診療服務能力技術幫扶關係,同時開啟雙向轉診製度。

        中山六院院長蘭平表示,基於自身專科特色和優勢,在省內成立單病種醫聯體模式,對於雙方都是有益的。一方麵,通過專科對口幫扶,提升基層醫院胃腸專科診治水平,讓普通胃腸道疾病的患者留在基層;另一方麵,讓疑難病例能夠更多上轉到中山六院來。記者了解到,該院每個月派駐一名醫生到對口幫扶的5家人民醫院,派駐期間,這名醫生會對基層醫院胃腸專科醫生進行培訓,手把手教基層醫生做手術,規範他們的醫療服務。

        這樣的做法已經起到了效果。據介紹,在惠東縣人民醫院,中山六院派出多名副高以上的醫師進行了下鄉支援,每人支援3個月,除了出診和做手術,還協助縣級醫院開展多項新技術、新項目。2016年下半年,轉診患者比上半年增長37%,一方麵為自身醫院帶來了更多患者;另一方麵,提升了基層醫院的診療水平,讓患者放心地留在基層。

        那麼,專科聯盟內的患者怎麼看病呢?據介紹,患者由縣級醫院初診,如果當地無法處理,則由相應科室與中山六院溝通對接,預約床位,患者可以直接到廣州住院治療。治療完結後,患者會被轉回當地醫院做後續康複治療。

4,網絡共聯

醫聯體內成員單位

建立患者數據平台

好處專家聯合網上會診

        推行醫聯體的本質其實是通過縱向的資源整合和橫向跨區域的聯動,實現人才、設備、信息等資源的優化配置。從某種程度上,這與互聯網醫院的效果不謀而合。在廣東,也有三甲醫院與互聯網醫院成立了醫聯體。

        5月15日,廣東省中醫院和深圳寶安中醫院(集團)、廣州微醫互聯網醫院組成全國首家中醫醫聯體。中醫醫聯體將重點圍繞遠程會診中心、培訓中心、影像診斷中心、檢驗診斷中心、轉運中心等項目的共建,通過微醫硬件、軟件、平台、服務和醫療互聯網能力的應用,實現醫聯體內醫療資源共享、遠程會診、學科建設等全方位的醫療健康服務,提升醫聯體內成員綜合服務能力。

        廣東省中醫院院長陳達燦表示,互聯網技術可以幫助醫院拓展新型服務模式,特別是醫聯體內成員單位之間、上下級醫院之間,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基礎上,建立患者數據共享平台,通過互聯網進行連接,讓患者、醫生和醫院三方受益。

        那麼,互聯網醫聯體內的患者如何獲益呢?記者了解到,中醫醫聯體成立當天,深圳居民張女士通過深圳寶安區凱旋社康中心發起遠程會診,作為首個受益者,得到了深圳市寶安中醫院(集團)和廣東省中醫院專家的聯合會診。日後,包括率先加入醫聯體的深圳市寶安中醫院(集團)在內的全國各地中醫院都可發起便捷的遠程協作請求,有效提高基層醫院醫療服務能力。

名詞解釋

醫聯體

        所謂醫聯體,是指醫院之間打破行政性組織架構的約束,開展醫院之間廣泛且密切的聯合與醫療協作。一般由一家三級醫院聯合一定區域內的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機構組成,讓居民選擇就近簽約,在社區首診、逐級轉診。這樣的模式可以改變基層醫療資源利用不足、大醫院人滿為患的“倒金字塔”結構,緩解患者“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