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管理

中國兒科發展麵臨四大難題!

作者:燕小六 來源:醫學界 日期:2017-06-10
導讀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大力發展兒科。但大家普遍存在一個誤區,即隻重視兒童專科醫院這一條腿的發展壯大,輕視綜合性醫院及婦幼保健院的兒科力量。”在近日舉行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屆兒科城際間學術會議”上,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分會會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以下簡稱上海新華醫院)院長孫錕如是說。

關鍵字:  兒科 |  | 發展 |  |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大力發展兒科。但大家普遍存在一個誤區,即隻重視兒童專科醫院這一條腿的發展壯大,輕視綜合性醫院及婦幼保健院的兒科力量。”在近日舉行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屆兒科城際間學術會議”上,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兒科分會會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以下簡稱上海新華醫院)院長孫錕如是說。

        孫錕院長這番話是有數據支撐的:《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2014年,中國兒科門診數人次超過4.1億,急診人次達9100多萬。其中,綜合性醫院負擔了全國超過7成的兒科門急診。

        與此同時,很多綜合性醫院卻在撤銷兒科門/急診。

 

        孫錕院長指出,綜合性醫院兒科麵臨的問題,一定程度反映出我國兒科發展中的阻力,需謹慎對待。

        問題一:兒科醫生資源被多方搶奪

        35歲以下青年醫生是醫院人力資源金字塔的地基。《白皮書》顯示,最近3年,有一成中國兒科醫師流失。其中表現出兩個特點:1、35歲以下醫師流失率最高,占所有年齡段醫師流失的55%。2、基層醫療機構流失最多。

        孫錕院長指出,“流失”並不代表轉行。進一步分析流失率會發現,有一部分是在醫院內調動;有一些是跳槽去其他醫療機構執業;有一些出國深造;還有一部分進入醫療醫藥公司或互聯網公司——總之,他們還是在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來參與醫療或兒科。

        “各地興建專科醫院、多點執業、社會資本辦醫、互聯網+醫療相關企業,這都對兒童健康保障網的建設形成衝擊。說得重一些,他們在搶奪醫生資源。”孫錕院長表示,其中,尤以新建兒童醫院(包括民營)的虹吸效應為重。

        他認為,新建兒童專科醫院並不是蓋賓館,造幢樓、鋪下床單,就能開張了。關鍵在於是否有足夠多的兒科醫生執業。

        而人從哪兒來?第一,從二級或三級綜合性醫院招。這些醫院的兒科醫生長期陷於地位較低、工作辛苦、收入較少的尷尬,且人手緊缺。一旦這些人被挖到兒童專科醫院,那綜合性醫院兒科的人均工作量會加劇,個人負荷進一步加重。這會導致科室發展陷入惡性循環。綜合性醫院兒科會進一步萎縮。

        第二,光從綜合性醫院挖人還不夠,那再到婦幼保健院和基層挖。基層醫療機構是整個兒科服務體係的“網底”。把這群人挖走,相當於挖空了本應承擔最多兒科服務的人力基礎。這是拆東牆補西牆的行為。

        “我的觀點是,在發展兒科、調配資源的過程中,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要兩者兼顧、不能偏廢,需要頂層設計。每個區域有一家專科醫院,這是金字塔的塔尖。同時需要有大量的綜合性醫院作為中堅力量,還有要網底兜著。”孫錕院長說。

        問題二:兒科醫生培訓陷入“精專化”

        如今國家力推“分級診療”。就兒科疾病而言,孫錕院長認為,最好的分級方法就是建立“醫聯體”。如2016年11月,“中國綜合性醫院兒科聯盟”成立。聯盟按照區域,選擇了多家常務理事單位,由其成為該區域兒科建設的分中心,將當地縣級醫院、基層醫院拉成網,組織進行包括兒科醫生培訓、患兒轉診、遠程會診、對口支援等工作。

        “這不僅是理想的就醫路徑,也是合理的培訓通道。在醫聯體中,要標的不同級別的醫院和醫生,開展不同程度的能力培養。”孫錕院長解釋說,兒科臨床的一大特點是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為主。基於這一現實,要充實兒科醫生隊伍,首先應該擴充“金字塔的地基”,發展基層兒科醫生隊伍。

        對這群人來說,應該具備識別疾病輕重度、處理常見疾病的能力;TA需要清楚地知道,什麼程度下患兒要向上級轉診、要轉到哪裏繼續治療。“基層兒科醫生培訓不能陷入精細化、專科化誤區。讓一名社區醫院或農村基層醫院的兒科醫生,學習並達到三級專科醫院醫生的能力,是錯誤且不科學的。”孫錕院長說。

        而讓綜合性醫院承擔培訓基層的任務,是非常合適的。一方麵,綜合性醫院兒科屬“全科性質”,什麼兒科病都看。這樣的專家、主任醫生對基層培訓,會更接地氣。

        據悉,目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正在籌建兒科學院。在整個前期籌劃和準備過程中,上海新華醫院牽頭並啟動以臨床症狀學為導向的《基礎兒科學》整合式教材編寫工作。這本書就是基層兒科醫生的入門書,旨在解決他們的臨床執業需求,為他們答疑解惑。

        問題三:忽視婦幼保健院的力量

        針對兒科醫生缺乏的現狀,有人曾提出,應鼓勵轉崗培訓來解決。

        在《白皮書》中,有一組數據引起了原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主任委員申昆玲教授的注意。

        “數據顯示,全國有2000餘家婦幼保健院和保健所,其承擔的門急診量隻占總量的13%。我認為,要增加兒科服務體量,應該把這2000多家醫療機構利用、發展起來。”申昆玲教授表示,婦幼保健院和保健所的醫生們具有一定的兒科基礎。TA們從孩子出生起,就在關注其健康問題。而健康跟疾病是不可分割的。甚至可以說,健康是絕大部分時間、絕大部分工作,疾病隻是少部分。

        此外,婦幼保健院從街道到區,再到市、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係。在此基礎上,完全可以升級為一個基礎兒科組織,承擔和健康相關的疾病預防、疾病篩查、早期識別、向上轉診、健康教育等工作。“應該針對這些醫療機構開展培訓,充實基層醫療力量,解決兒童的常見病、多發病等問題。”申昆玲教授說。

        問題四:綜合性醫院兒科“用藥難題”待解決

        除了人的問題,孫錕院長在談論綜合性醫院兒科發展時,還談到了“藥”的問題。

        每家醫院都有一個藥事委員會,負責討論該院進藥問題。在綜合性醫院內,成人科占多數,最終版醫院藥物名錄肯定以成人藥為主。這會導致綜合性醫院兒科麵臨“無藥可用”,或用藥浪費的問題。

        比如,使用成人抗生素劑型時,兒童用量隻有成人的1/6或1/8。如果成人一次使用2支,兒童都用不到半瓶。過去,為了避免藥物浪費、節省醫療支出,有些好心的醫生可能會組織幾個家庭,合用一瓶藥。彼此間說好,今天A出錢,明天B出錢——這合情,但不合法。

        在解決綜合性醫院兒科用藥難的問題上,上海新華醫院做了嚐試:建立兒童藥藥事委員會,專門召開兒童藥采購專題會。在國家現有對於醫院藥物名錄的規定下、實施一品兩規時,為兒童劑型設立一個品目,專門為兒科藥進行公開招標。

        “讓兒童就用兒童劑型,以降低藥物浪費,減少環境汙染。”孫錕院長說,這麼做會損傷一些製藥企業的既得利益,招來非議。“我們整個招標過程公平、公開、公正。且我們的目標是為了孩子,為了兒科發展,符合國家有關政策。”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