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

癲癇手術可提高長期生活質量

作者:佚名 來源:愛唯醫學網 日期:2017-06-26
導讀

          據美國癲癇學會(AES)年會上報告的一項調查結果,大部分接受切除性癲癇手術的成人患者長期結局較好,無論是從癲癇發作頻率來看,還是從社會心理因素的角度判斷。報告者為底特律亨利•福特綜合性癲癇項目中的Spanaki-Varelas醫生。

關鍵字:  癲癇手術 

        據美國癲癇學會(AES)年會上報告的一項調查結果,大部分接受切除性癲癇手術的成人患者長期結局較好,無論是從癲癇發作頻率來看,還是從社會心理因素的角度判斷。報告者為底特律亨利•福特綜合性癲癇項目中的Spanaki-Varelas醫生。

        在253名回應者中,有82名(32%)在術後平均10.6年中無癲癇發作,189名(75%)結局較好(定義為Engel-Ⅰ級或Ⅱ級手術結局)。逾半數(51%)患者術後駕車,而術前僅35%的患者駕車。回應者當前與術前相比全天工作的幾率下降(23% vs. 42%),但85%的接受顳葉切除術的患者與接受顳葉外切除術的患者相比,就業率提高(45% vs. 26%)。同時,與術前相比,術後服用抗抑鬱藥的患者人數增加(30% vs. 22%)在結局較好的患者中,65%術後駕車(而結局欠佳的患者中有11%),28%目前在職(結局欠佳者中有8%),僅24%的患者在服用抗抑鬱藥(結局欠佳者中有47%)。

        或許最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手術部位在哪,92%的回應者都認為癲癇手術是值得做的,其中包括98%的結局較好者和74%的結局欠佳者。即便在結局欠佳的患者中,癲癇發作頻率也常常減少,患者感到滿意。該結果強調了生活質量的重要性——手術能夠提高生活質量,研究者表示在發病後應及早考慮將患者轉診做手術。

        回應者參與調查時的平均年齡為46歲,確診為癲癇時的平均年齡接近16歲,手術時的平均年齡為35歲,均於1993~2011年間在亨利•福特綜合性癲癇項目中進行手術。研究者對患者的病曆進行了前瞻性回顧,患者是在2012年5月~2013年1月間接受了調查。有接近1/3(30%)的回應者進行了至少 20年的隨訪。

        令人擔憂的是,對許多患者而言,這項具有改變生活潛能的手術被推遲了將近20年,推遲手術的部分原因是常識錯誤,即患者嚐試服用的藥物越多,結局就會越好。這種誤解推遲了對手術幹預的評估。另外,調查還顯示許多醫生因為對手術的風險和收益缺乏了解,沒有足夠的信心,不會將患者轉診做手術評估。

        上述結果凸顯了提高患者教育的必要性,而患者教育可能會提高自行轉診率。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