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隨機對照試驗發現大血管閉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靜脈溶栓後橋接機械血栓切除術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預後。有報道顯示采用大孔徑導管的直接吸引一次性通過技術(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 pass technique,ADAPT)也是卒中血管內治療的有效方法。這項技術包括單獨ADAPT(抽吸部分),當需要時也可以聯合可回收支架以達到再通的目的。最近的研究顯示ADAPT完全再通率為75 - 94%,單純抽吸成功率為53 - 78%。
最近的隨機對照試驗發現大血管閉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靜脈溶栓後橋接機械血栓切除術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預後。有報道顯示采用大孔徑導管的直接吸引一次性通過技術(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 pass technique,ADAPT)也是卒中血管內治療的有效方法。這項技術包括單獨ADAPT(抽吸部分),當需要時也可以聯合可回收支架以達到再通的目的。最近的研究顯示ADAPT完全再通率為75 - 94%,單純抽吸成功率為53 - 78%。
2017年6月來自法國裏爾大學的Raphaël Blanc等在Stroke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目的在於探討影響ADAPT技術中抽吸術成功的因素。該研究共納入連續347例經過機械血栓切除術的前循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並且采用了ADAPT技術進行血管內治療。
347例患者中,MCA閉塞者200例,頸內動脈虹吸段閉塞者89例,串聯閉塞者58例。單純抽吸成功再灌注(MICI 2b/3)率為55.6%,支架取栓為40%,總的成功再灌注率為83%。手術並發症為13.3%。90天mRS 0-2的比例為45%。僅兩個因素提高了抽吸術的成功再灌注:單獨MCA閉塞和從發病到接觸血凝塊的時間較短。
作者在討論中提出,動脈閉塞的部位影響再灌注率可以解釋為:血管直徑與抽吸導管直徑的理想比例,這時血凝塊容易被抽吸,血凝塊表麵容易被吸附。該研究首次發現手術時機將影響抽吸技術的成功再灌注率,作者是這樣解釋的:顱內動脈的血栓由兩部分組成,包括原始血栓以及圍繞在原始血栓周圍新形成的血栓。新形成的血栓具有時間依賴現象,與血栓負荷和不良側枝狀態(血流瘀滯)有關。新形成的血栓不容易進入抽吸導管(譯者注:發病時間越長越容易形成新的血栓),或血栓和動脈壁之間產生了粘附性改變。這些都是作者的猜測。
該項研究沒有發現抽吸術成功再通與年齡、血凝塊病因(比如心源性)、DWI-ASPECTS評分、血栓負荷評分(Clot burden score)以及是否靜脈溶栓之間的關係。
最終作者認為在這項大型回顧性研究中,對於前循環急性缺血性卒中采用ADAPT進行血管內治療是安全和有效的,最終成功再灌注率為83%。動脈閉塞的部位和手術延遲是影響再灌注的兩個因素。
文獻出處:
Stroke. 2017 Jun;48(6):1588-1593. doi: 10.1161/STROKEAHA.116.016149. Epub 2017 Apr 20.
Predictors of the Aspiration Component Success of 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 Pass Technique (ADAPT) for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Stroke Reperfusion Strategy in Anterior Circulation Acute Stroke.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