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

結腸內鏡黏膜切除術後深壁損傷與穿孔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017-10-20
導讀

          穿孔是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後最嚴重的並發症。近日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新的EMR後固有肌層(MP)的外觀和完整性分類的方法,包括各種程度的深壁損傷(DMI),並對這些損傷的風險因素進行了分析。

關鍵字:  穿孔 

        http://dx.doi.org/10.1136/gutjnl-2015-309848

        穿孔是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後最嚴重的並發症。近日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新的EMR後固有肌層(MP)的外觀和完整性分類的方法,包括各種程度的深壁損傷(DMI),並對這些損傷的風險因素進行了分析。

        研究對大腸側向發育型病變≥20毫米患者的內窺鏡圖像和組織學標本利用新DMI係統進行分類,新分類方法依據MP損傷劃分為:I/II級--完整MP無或有纖維化、III級--靶症狀、IV/V級--明顯的透壁穿孔,無或有玷汙。

        802名患者進行了911個位點的EMR,24名患者(3.0%)存在III-V級DMI,2名患者(0.2%)出現臨床顯著穿孔。59名I/II患者中,僅1人出現延遲穿孔。85.5%的DMI患者在手術同一天出院,無後遺症。多因素分析顯示,III-V型DMI與橫結腸定位,整塊切除以及高度異型增生或粘膜下浸潤性癌顯著相關。

        http://dx.doi.org/10.1136/gutjnl-2015-309848

        穿孔是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後最嚴重的並發症。近日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新的EMR後固有肌層(MP)的外觀和完整性分類的方法,包括各種程度的深壁損傷(DMI),並對這些損傷的風險因素進行了分析。

        研究對大腸側向發育型病變≥20毫米患者的內窺鏡圖像和組織學標本利用新DMI係統進行分類,新分類方法依據MP損傷劃分為:I/II級--完整MP無或有纖維化、III級--靶症狀、IV/V級--明顯的透壁穿孔,無或有玷汙。

        802名患者進行了911個位點的EMR,24名患者(3.0%)存在III-V級DMI,2名患者(0.2%)出現臨床顯著穿孔。59名I/II患者中,僅1人出現延遲穿孔。85.5%的DMI患者在手術同一天出院,無後遺症。多因素分析顯示,III-V型DMI與橫結腸定位,整塊切除以及高度異型增生或粘膜下浸潤性癌顯著相關。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