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是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後(EMR)最常見的不良事件。近日研究人員根據EMR後潰瘍狀態評估了結腸EMR的臨床效果以及術後延遲息肉出血的危險因素(DPPB)。
出血是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後(EMR)最常見的不良事件。近日研究人員根據EMR後潰瘍狀態評估了結腸EMR的臨床效果以及術後延遲息肉出血的危險因素(DPPB)。
研究人員收集結腸息肉直徑5mm患者的醫療記錄、電子病曆與內窺鏡圖像進行回顧性分析。術後潰瘍暴露血管可分為進行切割或未切割血管。EMR傷後的凝血損傷分為1-3級。
505名患者以及728個息肉標本參與研究。潰瘍狀態評估發現了416例血管暴露,包括11例切割血管以及405例未切割血管。依據凝血損傷,1-3級損傷患者分別有113例 (15.5%), 443例 (60.9%)和172 例(23.6%)。20名患者 (2.7%)發生延遲息肉出血,多因素分析顯示,> 10 mm息肉(OR,3.354;95% CI,1.229–9.154)、切開的血管(OR,18.913;95% CI,3.106–115.187)以及 3級凝血損傷(OR,16.796;95% CI, 2.825–154.556) 與DPPB相關。
血管切割、嚴重凝血性損傷以及息肉大小是導致延遲息肉出血的危險因素。研究認為術後潰瘍檢查和預防性止血,可提高結腸內鏡下黏膜切除術的臨床療效。
原始出處:
Gwang-Un Kim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the ulcer status and the risk of delayed bleeding after the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of colon.J Gastroen Hepatol. 10 October 2017.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