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基本強基層建機製”為工作重心的新醫改已經走過了九個年頭,盡管老百姓看病就醫負擔仍然很重,醫務人員也沒有受到明顯的鼓舞,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政策在調整中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明朗,並越來越有利於鄉鎮衛生院的發展。
以“保基本強基層建機製”為工作重心的新醫改已經走過了九個年頭,盡管老百姓看病就醫負擔仍然很重,醫務人員也沒有受到明顯的鼓舞,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政策在調整中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明朗,並越來越有利於鄉鎮衛生院的發展。
一、基層藥品放開大勢所趨!
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製度是新醫改近期(2009-2011年)五項重點任務之一,任務要求,從2009年起,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都必須按規定使用基本藥物,所有零售藥店均應配備和銷售基本藥物,保證群眾用藥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對於基本藥物的概念,定義為能夠滿足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保證供應、基層能夠配備、國民能夠公平獲得的藥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價廉。
關於這一政策和基本藥物概念,似乎強調的是“必需配備”、國民可公平獲得,而我們幾乎所有製定基藥政策者都要求基層醫療機構“隻能使用”基本藥物,而且實行“唯低價是取”的招標、“壟斷”配送等,以至於價格高了,廉價藥斷供了,老百姓買不到了。
2014年3月,醫改先行者安徽製定出台了全省統一的基本用藥目錄,包含1118種藥物,規定,中心衛生院使用的藥品中90%以上必須是目錄內藥物,實際上打破了520種國家基本藥物的限製。
此後各地也陸續解除了基層用藥的限製,2017年有北京、廣東、遼寧。4月8日,北京市陽光采購擴充基層醫療機構目錄,原基層醫療機構與二三級醫院的藥品采購平台合二為一,實現用藥完全一致。6月30日,廣東省衛計委下發《關於進一步明確我省基本藥物製度有關要求的通知》,自2017年7月1日起,不再對各級醫療機構,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的品規數量和金額比例作具體要求。8月1日,遼寧省發布《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實施意見》,要求全省各級醫療機構實行統一采購平台、統一采購目錄。
2018年1月的最後一天,天津市醫藥采購中心發布《天津關於調整基層醫療機構藥品網上采購範圍的通知》。通知各單位,從2月1日起,天津基層醫療機構藥品網上采購範圍,與二、三級醫院用藥全麵銜接。
總體看來,基層用藥和大三甲打通,是必然趨勢,無非是基於各個省份財力的差別,出現早晚的問題。
實際上各地放開基層用藥限製並不是沒有政策依據的自主探索,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製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0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在“大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方麵,就明確提出“合理確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藥品品種和數量,加強二級以上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藥銜接,滿足患者需求。”
由此可見,鄉鎮衛生院用藥放開一定會成為必然。而這一舉動,必將為促進基層醫療機構換發新的活力。
二、轉型慢性病醫療機構是必由之路
2009年新醫改方案中,明確指出,鄉鎮衛生院負責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等綜合服務,並承擔對村衛生室的業務管理和技術指導等工作。
2015年9月推進分級診療《指導意見》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診療服務功能定位中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康複醫院、護理院等(以下統稱慢性病醫療機構)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複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提供治療、康複、護理服務。
這一製度實際上就對於鄉鎮衛生院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即轉型康複治療,不再以診斷疾病為主業,重點為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康複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腫瘤患者等提供治療、康複、護理服務。作為基層醫療機構的鄉鎮衛生院,要盡早行動,直麵我國人口快速老齡化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負擔加重的挑戰,適應醫療衛生服務將從以治療為主轉向以人民健康為主這一新命題。
三、醫療服務能力還必須強化
講鄉鎮衛生院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是轉型康複治療,並不意味著鄉鎮衛生院就不再需要醫療服務能力,這一點在2011年7月衛生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農業部聯合印發的《鄉鎮衛生院管理辦法(試行)》中早已明確,鄉鎮衛生院是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係的樞紐,是公益性、綜合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以維護當地居民健康為中心,綜合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等服務,並承擔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衛生管理職能。中心衛生院是輻射一定區域範圍的醫療衛生服務中心,並承擔對周邊區域內一般衛生院的技術指導工作。
即使在指明鄉鎮衛生院轉型康複治療的《指導意見》裏,也強調要“強化鄉鎮衛生院基本醫療服務功能,提升急診搶救、二級以下常規手術、正常分娩、高危孕產婦篩查、兒科等醫療服務能力。”
因此,鄉鎮衛生院必須認清形勢,明確自己的職責,把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牢記在心,緊握在手。
四、強基層更需要出實招
強基層,是新醫改的核心。2009年3月,中發6號文件公布了我國的新醫改方案。方案指出,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不適應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城鄉和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平衡,資源配置不合理,公共衛生和農村、社區醫療衛生工作比較薄弱,醫療保障製度不健全,藥品生產流通秩序不規範,醫院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不完善,政府衛生投入不足,醫藥費用上漲過快,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
而導致這一切的核心就是基層不強。因此,2010年5月21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工作會議暨省部級領導幹部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專題研討班結業式講話中,提出把保基本強基層建機製作為醫改工作的重心。
他指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載體,也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係的薄弱環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強、質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小病也到大醫院看,大醫院人滿為患,從而加重了看病難、看病貴。提高基層服務能力,是聯結五項重點改革的重要紐帶;做好基層醫療衛生工作,有利於促進各項改革早見成效。強基層,就是要把工作的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財力、物力投向基層,把更多的人才、技術引向基層,切實增強基層的服務能力。
強基層,硬件是基礎,軟件是關鍵。要在軟件建設上下更大功夫,當務之急是解決人才短缺、技術薄弱這一突出問題。
2015年,國務院關於推進分級診療製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也指出,分級診療要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重點,以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為突破口。
2017年8月19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確立了我國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然而,從實際情況看,強基層做的並不好。
不久前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通過,國家衛計委撤銷,組建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剛剛上任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馬曉偉主任認為,實現分級診療關鍵是首診,首診在基層能不能鋪開,關鍵是首診醫生能不能提供患者信得過的醫療服務,“老百姓去不去,關鍵看人,不是錢的事,更不是行政命令能解決的,難就難在這。”
頂層設計很清晰,掌門人認識這麼透,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強基層”一定會有更多實招。
五、全科醫生津貼有望落地
2011年7月1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建立全科醫生製度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23號)。“意見”指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績效工資分配可采取設立全科醫生津貼等方式,向全科醫生等承擔臨床一線任務的人員傾斜。對到艱苦邊遠地區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全科醫生,按國家規定發放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對在人口稀少、艱苦邊遠地區獨立執業的全科醫生,地方政府要製定優惠政策或給予必要補助,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在安排轉移支付時要予以適當傾斜。
2018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製的意見》(國辦發〔2018〕3號),提出要改革完善全科醫生薪酬製度。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體現包括全科醫生在內的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
按照“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要求,合理核定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工資水平,使其工資水平與當地縣區級綜合醫院同等條件臨床醫師工資水平相銜接。
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聘用經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地方要根據實際,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給予其進一步傾斜。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水平正常增長機製。完善績效工資分配,調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內部績效工資分配可設立全科醫生津貼。
時隔6年多,國務院發文再次提出“設立全科醫生津貼”,已非同日而語,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全科醫生津貼極有可能很快落地。
六、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已經得到國家認可
盡管從2011年7月國務院《關於建立全科醫生製度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23號)到2018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製的意見》(國辦發〔2018〕3號),一轉眼6年多過去了,很多關於全科醫生製度建設的設想並沒有變成現實,但從文件的內容看,已經越來越接地氣了。
11年國發23號文件指出,全科醫生是綜合程度較高的醫學人才,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病人康複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要充分認識建立全科醫生製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6年來,一次次實踐證明,全科醫生的重要性更深刻的印在了人們心裏。多年來,大醫院戰時狀態持續,人們看病難看病貴依舊;去年一場流感,大醫院再次人滿為患,使全社會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合格的足夠的群眾信任的全科醫生對於醫改成功多麼重要。
因此,2018年1月國辦發3號文件《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製的意見》印發。從文件的名稱看,這份文件旨在建立健全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製度,全麵提高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
提出,到2020年,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製度基本建立,適應全科醫學人才發展的激勵機製基本健全,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顯著提高,城鄉分布趨於合理,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全科醫生與城鄉居民基本建立比較穩定的服務關係,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到2030年,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製度更加健全,使用激勵機製更加完善,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隊伍基本滿足健康中國建設需求。
而這些,對於聚集大量全科醫生的鄉鎮衛生院來講,無疑會有效緩解引不來人留不住人的尷尬局麵。而有了人,相信鄉鎮衛生院一定會重新換發出勃勃生機。
當然,一切好的機遇好的政策,之所以能夠發揮好的作用,都必須建立在好的落實上。但願,鄉鎮衛生院,不再是被春天遺忘的角落!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