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7歲。主因“觸及右下腹腫物1周,突發下腹痛2天”經急診入院。13年前行剖宮產術1次,無糖尿病、外源性激素服用史。
病例介紹
病史 患者女性,37歲。主因“觸及右下腹腫物1周,突發下腹痛2天”經急診入院。13年前行剖宮產術1次,無糖尿病、外源性激素服用史。
婦科檢查:右附件區可觸及一9.0 cm×8.0 cm×7.0 cm大小腫物,質中,活動欠佳,壓痛明顯,與子宮界限較明確,餘無異常。
經陰道彩超 子宮肌壁略厚,肌壁間見直徑1.8 cm及1.2 cm低回聲光團,右附件區見8.7 cm×7.7 cm大小的低回聲光團,內部回聲不均,邊界欠清;左附件區未見異常。
盆腔CT 雙側附件區均可見囊狀低密度影,右側7.9 cm×6.0 cm、左側3.6 cm×2.3 cm,病灶內密度不均,右側為著,內見斑片狀及團塊狀高密度影;盆腔內片狀液體密度影。
其他 癌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均正常。
診治經過 考慮為卵巢瘤蒂扭轉可能性大,行剖腹探查術。術中於子宮肌壁間觸及4枚直徑1~2 cm肌瘤,雙附件正常;右側圓韌帶上方腹膜前腹壁下方觸及約8 cm×7 cm×6 cm大小腫物,基底部貼附於腹壁,約6 cm×5 cm×5 cm大小,與子宮、附件無關,側緣緊貼膀胱右側。術中複閱盆腔CT片見腹膜外腫物與膀胱有界限,分離膀胱右側緣,打開腫物表麵腹膜,見腫物與周圍組織有略疏鬆間隙,遊離並完整切除腫物,同時切除子宮肌壁間肌瘤。病理結果符合腹膜外平滑肌瘤伴黏液樣變性。術後1周患者痊愈出院,隨訪1年餘未複發。
討論
概述 原發性腹膜後腫瘤來源於腹膜後間葉組織,占全身腫瘤的0.07%~0.2%,病理類型複雜,其中惡性占80%。腹膜後(外)平滑肌瘤極為罕見,早期多無明顯症狀,隨著腫瘤增大漸出現相應壓迫症狀。
病因 該病的病因有以下幾種:① 女性激素水平異常可刺激局部間葉組織病理性過度增生,呈結節狀生長而化生為平滑肌組織;② 亦有學者認為,輸卵管平滑肌瘤的發生與胃腸道平滑肌瘤相似,而與雌激素無關;③ 手術切除纖維瘤或子宮肌瘤播散種植;④ 遺傳因素。
本例病因分析 本例13年前行剖宮產術,此次因腹膜外平滑肌瘤合並子宮肌瘤行手術治療,免疫組化示高表達雌、孕激素受體,考慮其病因為13年前子宮術後播散的平滑肌組織在高水平雌孕激素作用下過度增生,最終形成腹膜外肌瘤。
誤診原因
腹膜後(外)平滑肌瘤極為罕見,臨床醫生在診斷時通常不會首先考慮此診斷。同時,該患者盆腔腫物體積較大,對周圍組織、器官壓迫較為明顯,影像學檢查均未提示其為腹膜後(外)占位,因此導致誤診。
防範誤診的對策
本病例提示臨床醫生在診斷盆腔腫物時,應警惕腹膜後(外)腫瘤的可能;且不能過分依賴影像學檢查結果,閱片時應注意觀察病變與周圍髒器的關係。
誤診誤治專欄與《臨床誤診誤治》雜誌合作第1期
(本版病例全文詳見《臨床誤診誤治》雜誌2012年第12期)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