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父親患有結腸癌,已過不惑之年的李先生也開始重視起防病篩查來。去年,他在廣醫二院內鏡中心做內鏡檢查發現結腸有一枚息肉,直徑大約0.8cm,後來做了切除。近日,他重新做內鏡檢查,再次發現結腸又長出息肉,醫生馬上為他做了活檢鉗除。
因父親患有結腸癌,已過不惑之年的李先生也開始重視起防病篩查來。去年,他在廣醫二院內鏡中心做內鏡檢查發現結腸有一枚息肉,直徑大約0.8cm,後來做了切除。近日,他重新做內鏡檢查,再次發現結腸又長出息肉,醫生馬上為他做了活檢鉗除。其實像李先生這樣的複發例子並不少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鏡中心楊輝教授提醒,息肉切除後並非就“萬事大吉”,一定要定期檢查,以便複發時能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雖然並不是所有的腸道息肉都與癌症相關,但有研究發現,超過90%的結腸癌是由結腸息肉轉變而來,從小息肉到大息肉再到重度不典型增生,乃至發展到原位癌、浸潤性癌,這個惡變過程一般需5~10年,也有少數病例進展更快。所以,醫生建議結腸息肉高危人群應及早做篩查。結腸息肉的高危因素包括:大便潛血陽性,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以往有腸道腺瘤史,本人有癌症史,有排便習慣改變;或符合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長期精神壓抑中任兩項以上,都可視為高危“報警信號”。
我國結腸腫瘤篩查目標人群為大於50歲人群。建議50歲以上的人,無論男女、無論是否有症狀、無論是否有危險因素,都應做一次結腸鏡篩查結直腸癌,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切斷結腸息肉癌變之路。
結腸鏡檢查是檢測結腸息肉和結腸癌較敏感和直接有效的一項檢查。腸鏡是一根細細的、柔軟靈活的、帶光的管子,末端有個小鏡頭,可以仔細檢查結直腸是否存在息肉或其他異常。在檢查中如果發現息肉,醫生會根據息肉的大小選擇切除方式,比如對較小的息肉可用活檢鉗直接鉗除,對比較大的息肉會考慮用電刀切除,或者建議患者住院,擇期做腸鏡下息肉切除術。
有些人以為查出腸道息肉,切除後就“大功告成”,對定期腸鏡複查不在意。事實上,結腸息肉切除後並非“一勞永逸”,仍可能長出新的來,一般到75~80歲才會逐漸停止。一項為期兩年的調查研究發現,65%~75%的息肉切除後又有了新生或複發的息肉,將其再次切除後可大大降低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建議查出結腸息肉的人群,即使已做過處理,也別忘記定期做腸鏡複查,以便複發時能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