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教育

便血嫌疑犯是不是癌

作者:李初俊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日期:2018-07-09
導讀

         陳伯50多歲,患痔瘡多年,近兩年時常發現大便表麵有暗紅血跡。他以為是痔瘡出血,沒太在意,直到一次體檢時發現直腸上段有糜爛腫物,經活檢病理顯示是直腸腺癌。醫生告訴他,當初發現便血就該早些來做腸鏡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癌情。當然,便血作為一種常見症狀,不能說一定就代表得了癌,需及時到醫院,找出“幕後真凶”。

關鍵字:  便血 

        陳伯50多歲,患痔瘡多年,近兩年時常發現大便表麵有暗紅血跡。他以為是痔瘡出血,沒太在意,直到一次體檢時發現直腸上段有糜爛腫物,經活檢病理顯示是直腸腺癌。醫生告訴他,當初發現便血就該早些來做腸鏡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癌情。當然,便血作為一種常見症狀,不能說一定就代表得了癌,需及時到醫院,找出“幕後真凶”。

        醫學上將肉眼能見到的便中帶血稱為顯性便血,肉眼見不到的稱為大便潛血。黑便是一種顯性便血,常因上消化道出血後,血液在食管、胃、腸道內分解出鐵,與細菌產生的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鐵而呈黑色。潛血是失血量過小或血液已被分解而無法肉眼辨別的便血。潛血不代表出血量少,一些上消化道(比如胃、膽道)大出血的病人,血液在“長途跋涉”中已被消化液分解成各種碎片了,隻能通過潛血試驗發現。1天出血量在5毫升(一試管)以上,潛血即可呈陽性,大便顏色卻無改變。潛血試驗弱陽性(1個“+”)並不一定是便血,攝入紅肉、動物血或服用含鐵藥物,也可造成潛血假象;攝入過多時還可能造成“假黑便”,多呈暗灰、暗黑色,不會伴發不適症狀。

        便血往往隻是消化道出血,特別是下消化道(自小腸上段至肛門)出血的表現。其背後的“真凶”一般分三段出沒。1.肛門段。以痔瘡的“犯罪”頻率最高,常引起大便表麵和衛生紙上少量鮮紅血液,往往隻有幾滴,以不痛居多。肛裂和肛瘺可出現便後少量滴血,伴有劇烈疼痛。不過,即使有肛門疾病,也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如腫瘤)的便血。2.結直腸段。國外統計,此段出血約占便血就診病因的30%~50%,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大腸癌還可有下腹痛、拉肚子、便秘、大便變細、便中帶鼻涕樣黏液等症狀,晚期出現消瘦或臉色蒼白、頭暈等貧血表現。腸息肉常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出血量一般不大,常是少量血液附在糞便表麵,大部分可在內鏡下電切除。急慢性腸炎也是便血的常見原因,老年人中,缺血性腸炎是血性腹瀉的一個原因。3.小腸段。最常見的是小腸腫瘤,惡性略少於良性,約占腸道腫瘤的2.5%。出血常是首發和唯一症狀,老年人要警惕惡性可能。

        排查便血背後的“嫌犯”,醫生有“三板斧”。

        1.“一指神功”肛門指檢。這項技術最簡單,也最重要,距肛門8~10厘米以內的直腸都是其“管轄範圍”,單靠它就能診斷80%的直腸癌,痔瘡、肛裂、直腸息肉、低位直腸癌等也可“一摸便知”。

        2. “偵查武器”肛門鏡。如果說指檢靠的是觸覺,那肛門鏡靠的就是視覺,兩者互補,是檢查內痔、肛裂、息肉、癌等的重要手段。

        3.“終極武器”消化內鏡。如果前兩板斧都沒能找出凶手,就要用消化內鏡了。它們就像長眼睛的“鞭子”,將胃腸道內的高清圖像實時展現。胃腸鏡對少量到中等量便血的診斷很有價值,還具有“現場辦案”能力,可通過電凝固、止血藥噴灑、硬化劑注射、小血管鈦夾止血等方法直接止血,對息肉、腫瘤等還可“就地正法”。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