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人常會出現兩個極端,要麼堅決不願意放支架,要麼過分迷信支架,覺得隻要一放就正常了,這都是誤區,放與不放,適應症說了算。
冠心病人常會出現兩個極端,要麼堅決不願意放支架,要麼過分迷信支架,覺得隻要一放就正常了,這都是誤區,放與不放,適應症說了算。
並不是血管嚴重狹窄
才需要放支架
在活動現場,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李建平談及他就遇到過病人找上門來詢問是否需要放支架。
女患者做過冠脈CT,顯示血管有50%左右的狹窄。作為李建平教授的資深粉絲,她經常看李建平主持的《我是大醫生》節目,知道血管狹窄到70%以上需要植入支架。雖然別的醫生建議她做支架,但她仍然心存疑慮,希望李建平教授能給她最後的確診。
問診後,李建平教授了解到患者有典型的勞力性心絞痛症狀,是冠心病患者。於是,讓患者做了冠脈造影檢查,證實左主幹有50%左右的狹窄,前降支近端也有彌漫的斑塊!那麼到底應不應該植入支架呢?
“是否需要植入支架,並不隻是看血管是否狹窄,還要根據心肌是否缺血來判斷”,李建平教授解釋道,冠狀動脈造影就像看河道窄不窄,如果窄得不行了,就直接判斷必須裝支架。但是當造影看上去還行,又的確有胸痛的症狀,我們就得看河道裏水流通過的情況怎麼樣,看血流的情況就需要做血流儲備分數(簡稱FFR)的檢查。
聽了李建平教授的解釋,患者接受了FFR檢查,確實存在嚴重的心肌缺血情況,最終植入支架,心絞痛得到了緩解。
是否放支架
不能隻看冠脈造影
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數據顯示,我國冠心病人群約1100萬。
“過去我們經常說冠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隨著器械的進步與創新,如今介入醫師更清楚,我們需要治的是缺血,而不是病變。”李建平教授介紹道,2017美國心髒病學會推薦,對於模棱兩可的左主幹病變,首選推薦FFR(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評估病變情況。
目前臨床中常用的冠脈造影、IVUS(血管內超聲)、OCT(光學相幹斷層掃描)等均為影像學評價,造影隻能看到血管的外觀輪廓,IVUS、OCT是更進一步的腔內影像學,可以從血管裏麵看到斑塊的結構和特點。但是它們隻能評價冠脈狹窄的程度,並不能判斷狹窄是否引起了心肌缺血。如果心肌缺血,患者心梗、心力衰竭、死亡的風險會大大提高。FFR(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分數)是一種功能學評價,正是測量心肌缺血情況的“神器”。
“一目了然的非常嚴重的狹窄,以及非常輕的狹窄,有了影像學的評價就已經足夠了。但是對於所謂的臨界的模棱兩可的病變,功能學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李建平教授表示。
剛剛結束的2018歐洲心血管介入會議上發布的最新研究表明,對於穩定型冠心病患者,通過FFR證實嚴重大麵積心肌缺血的病人,介入治療相對於單純的藥物治療也有遠期的優勢,緩解心絞痛,降低死亡風險。
當然,還需將患者的知情權和決策權放在第一位。
李建平教授舉了個例子,比如急診對心肌梗死直接進行介入治療是最有效的降低病人死亡率的方法,但如果病人家屬不信任你,不接受放支架,醫生苦口婆心說再多也沒用,甚至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回天乏術。
因此醫患之間的溝通理解非常重要。“患者的知情權和決策權應該是第一位的,我們會把可能帶來的獲益和風險盡可能和患者溝通。在理想的狀態下,應該有更多的病人參與自己的治療決策,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讓病人更好的接受治療方案的方法。”(健康時報記者 步 雯)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