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麵臨多重健康挑戰。從麻疹和白喉等疫苗可預防疾病的疫情、耐藥病原體報告的增多、肥胖率的提升、缺乏身體活動情況的加劇,到環境汙染和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以及多種人道主義危機,不一而足。
世界正麵臨多重健康挑戰。從麻疹和白喉等疫苗可預防疾病的疫情、耐藥病原體報告的增多、肥胖率的提升、缺乏身體活動情況的加劇,到環境汙染和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以及多種人道主義危機,不一而足。
為了應對這些和其它威脅,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啟動了新的五年戰略計劃——《第十三個工作總規劃》。該規劃側重於三個“十億”目標:全民健康覆蓋受益人口新增10億人;麵對突發衛生事件受到更好保護的人口新增10億人;健康和福祉得到改善的人口新增10億人。實現這一目標要求從各個角度出發應對健康威脅。
以下是需要世界衛生組織和衛生夥伴在2019年關注的10個問題。
空氣汙染和氣候變化
世界有十分之九的人日複一日地呼吸被汙染的空氣。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將空氣汙染視為健康的最大環境風險。空氣中的微細汙染物可以穿透呼吸係統和循環係統,損害肺部、心髒和大腦。
據估計,空氣汙染每年導致700萬人過早死於癌症、中風、心髒病和肺病等疾病。這些死亡人數中約有90%來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在這些國家,工業、交通和農業的排放量很大,家庭中的肮髒爐灶和燃料也很多。
空氣汙染的主要原因(燃燒化石燃料)也是氣候變化的主要推動因素,後者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人們的健康。2030年至2050年之間,氣候變化預計每年將造成25萬人死於營養不良、瘧疾,腹瀉和熱應激。
2018年10月,世衛組織在日內瓦舉行了首次全球空氣汙染與健康會議。各國和各組織作出了70多項改善空氣質量的承諾。今年9月的聯合國氣候首腦會議旨在加強世界各地的氣候行動和追求。但即使各國就《巴黎協定》作出的所有承諾都得到落實,世界仍有可能在本世紀升溫3°C以上。
非傳染性疾病
非傳染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和心髒病,整體占全世界死亡人數的70%以上(4100萬人)。這包括有1500萬年齡在30至69歲之間的人過早死亡。這些過早死亡者有85%以上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此類疾病的增加是由五個主要風險因素驅動的:煙草使用、缺乏身體活動、有害使用酒精、不健康的飲食和空氣汙染。
這些風險因素也加劇了精神健康問題,可能源於早年:一半的精神疾病開始於14歲,但大多數病例未被發現也未經治療,自殺則是15-19歲之間人口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除其它許多工作外,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將與政府合作,幫助它們實現到2030年將身體活動不足率降低15%的全球目標,為此將推行加強身體活動政策工具包,幫助讓更多人每天參加身體活動。
全球流感大流行
世界將麵臨另一場流感大流行——我們唯一不清楚的是它會在何時爆發,又會有多麼嚴重。全球防禦措施不過是任何國家的衛生突發事件防範和應對係統中最薄弱的一環。
世衛組織不斷監測流感病毒的傳播情況,以發現潛在的大流行毒株:114個國家的153個機構參與了全球監測和應對。
每年,世界衛生組織都會建議應在流感疫苗中列入哪種毒株,以保護人們免受季節性流感的侵害。
為防範出現具有大流行潛能的新的流感毒株,世衛組織已與所有主要參與者建立了獨特的夥伴關係,以確保有效和公平地獲得診斷、疫苗和抗病毒藥物(治療),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
脆弱惡劣的環境
超過16億人(占全球人口的22%)生活的地方,存在曠日持久的危機(幹旱、饑荒、衝突和人口流離失所諸多挑戰交織在一起),且健康服務薄弱,難以獲得基本醫療服務。
世界上幾乎所有地區都有一些脆弱的環境,在這些環境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半關鍵具體目標,包括兒童和孕產婦健康,仍然沒有實現。
世衛組織將繼續在這些國家開展工作,加強衛生係統,以為發現和應對疫情做好準備,並提供包括免疫接種在內的高質量衛生服務。
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
抗微生物、抗病毒和抗瘧藥物的開發是現代醫學取得的最大成功之一。目前,為這些藥物留下的時間已經不多。
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細菌、寄生蟲、病毒和真菌抵抗這些藥物的能力,可能會讓我們回到從前,難以輕易治療肺炎、肺結核、淋病和沙門氏菌病等感染。無法預防感染可能會嚴重影響手術和化療等常規程序。
對結核病藥物的耐藥性是抗擊該種疾病的一個巨大障礙,結核病每年導致約1000萬人生病,160萬人死亡。2017年,約60萬例結核病患者對利福平這一最有效的一線藥物產生耐藥性,其中82%患有耐多藥結核病。
耐藥性是由人們過度使用抗微生物藥物引起的,也是對動物,尤其是那些用於食品生產的動物以及環境過度使用抗微生物劑所致。世衛組織正在與這些部門合作,實施一項全球行動計劃,通過提高認識和傳播知識,減少感染和鼓勵謹慎使用抗微生物藥物,以解決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問題。
埃博拉和其它高危病原體
2018年,剛果民主共和國前後爆發了兩起埃博拉疫情,這兩起疫情都蔓延到超過100萬人口的城市。其中一個受影響省份還處於持續衝突地區。
這表明,埃博拉一類高危病原體流行病爆發的環境至關重要,以往農村的疫情情況並不總是適用於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區或受衝突影響地區。
在去年12月舉行的防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會議上,來自公共衛生、動物衛生、交通和旅遊部門的與會者,聚焦於應對城市地區疫情和突發衛生事件的日益嚴峻的挑戰。他們呼籲世界衛生組織和合作夥伴將2019年定為“防範突發衛生事件行動年”。
世衛組織的《研發藍圖》確定了可能導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缺乏有效治療方法和疫苗的疾病和病原體。這個關於研究和開發工作重點的清單包括埃博拉、其他幾種出血熱、寨卡、尼帕,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和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征,以及疾病X,後者表明需要對可能導致嚴重流行病的未知病原體加以防範。
薄弱的初級衛生保健
初級衛生保健通常是人們與其衛生保健係統相聯係的第一接觸點,理想情況下應終生提供全麵、可負擔和以社區為基礎的衛生保健。
初級衛生保健可以滿足人的一生中的大部分健康需要。應建立強大的初級衛生保健係統來實現全民健康覆蓋。
然而,許多國家的初級衛生保健設施不足。這種缺失可能是因為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國家缺乏資源,但也可能是過去幾十年專注於單一疾病的規劃所致。
2018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共同主辦了一次重要的全球會議,所有國家重申了1978年在《阿拉木圖宣言》中對初級衛生保健作出的承諾。
2019年,世衛組織將與衛生夥伴合作,振興和加強各國的初級衛生保健,並針對《阿斯塔納宣言》中作出的具體承諾采取後續行動。
疫苗猶豫
疫苗猶豫,即盡管疫苗可用,但遲遲不願或拒絕接種疫苗,有可能逆轉在應對疫苗可預防疾病方麵取得的進展。疫苗接種是避免疾病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它目前每年可以預防200萬至300萬例死亡,如果全球疫苗接種覆蓋率得到改善,還可以進一步避免150萬例死亡。
例如,麻疹病例在全球範圍內增加了30%。這種上升的原因很複雜,並非所有這些病例都是由於疫苗猶豫。然而,一些國家,本已接近消滅麻疹,卻再次看到這一疾病卷土重來。
人們選擇不接種疫苗的原因很複雜;世衛組織的一個疫苗谘詢小組認為,主要原因在於自滿情緒、獲取疫苗的不便以及缺乏信心。衛生工作者,尤其是社區衛生工作者,在疫苗接種決定上,仍然是最受信任的顧問和影響者,世衛組織支持他們提供有關疫苗的可信和可靠信息。
2019年,除其它服務外,世界衛生組織將通過提高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的覆蓋率來加強全球消除宮頸癌的工作。
2019年也可能是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終止野生脊髓灰質炎病毒傳播的一年。去年,兩國報告的病例不足30例。世界衛生組織和衛生夥伴致力於支持這些國家為每一名兒童接種疫苗,以徹底根除這種致命的疾病。
登革熱
登革熱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它會導致類似流感的症狀,可致命,造成多達20%的重症登革熱患者死亡,幾十年來威脅日益嚴重。
孟加拉國和印度等國的雨季出現了大量病例。現在,其在這些國家的流行季顯著延長(2018年,孟加拉國在近二十年來第一次出現如此之多的死亡病例),這種疾病正蔓延到熱帶和溫帶特征不那麼明顯的國家,如尼泊爾,而這些國家傳統上不曾見過這種疾病。
據估計,全世界40%的地區麵臨登革熱風險,每年約有3.9億人感染。世衛組織的登革熱控製戰略旨在到2020年將死亡人數減少50%。
艾滋病毒
在接受檢測,為患者提供抗逆轉錄病毒藥物(2200萬人正在接受治療),並幫助人們采取預防性措施,如暴露前預防,也即人們在麵臨艾滋病毒風險時,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以預防感染等方麵,取得的進展是巨大的。
然而,這一流行病仍在蔓延,每年有近100萬人死於艾滋病毒/艾滋病。自這一流行病爆發以來,已有7000多萬人受到感染,約有3500萬人死亡。如今,全世界約有3700萬人感染艾滋病毒。讓衛生服務惠及性工作者、囚犯、男男性行為者或跨性別者等是極具挑戰性的事情。這些群體通常被排除在衛生服務之外。受艾滋病毒影響越來越大的群體是青少年女性(15-24歲),她們尤其處於高危狀態,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四分之一,盡管她們隻占人口的10%。
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將與各國合作,支持推廣自我檢測,以使更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了解自己的狀況並接受治療(或在檢測結果為陰性的情況下采取預防措施)。其中一項活動是根據2018年12月宣布的新指南采取行動,由世衛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支持各公司和組織在工作場所提供艾滋病毒自我檢測。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