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隻靠醫生填表,不可能做好!
目前國家大力推行分級診療製度,基層醫療機構主要負責基礎診療和公衛、家醫簽約服務,其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行時間還不長,但確實已經成為基層全科醫生開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既要簽約一定數量的轄區居民,又得保證簽約質量,確保群眾自覺履約,單靠填表格、做隨訪,能順利完成任務嗎?筆者認為,遠遠不夠!
成為家庭醫生,需要掌握4項特異功能
在今年的基層醫療創新實踐峰會上,談及現階段家庭醫生對自己的要求,北京市豐台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劉新穎主任用4個十分形象的比喻,說到了所有基層醫生的心坎上。
她提到,目前絕大多數基層醫生都希望自己配備以下幾項特異功能:
1火眼金睛
用來早期識別和發現病人的一些危急狀況,我們希望自己能像孫悟空一樣擁有一雙火眼金睛,發現這些症狀後及時轉診。
2葵花寶典
得到這本寶典以後,就可以給我們的病人實行一個非常規範的診療。雖然在基層,但是每天遇到的病種要比三級醫院複雜得多。
患者來基層看病,掛的是全科門診,各種類型的疾病可能引起的多發、突發情況,基層醫生都得處置妥當。在這方麵對醫生的要求,絲毫不遜於專科醫生。
3三頭六臂
盡管今天是基層減負年,但目前具體措施還有待落實,考核指標還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動。
作為基層醫生,尤其是全科醫生,既要會看病、做公衛,要填各種表格,用懂心理、懂社會學,所以特別渴望能有三頭六臂,分擔所有的工作量。
4八仙過海
在現階段,僅憑全科醫生的一己之力很難把健康管理做好,需要和專科醫生聯合,需要和社區的其他組織去聯合,把這些力量團結在一起,共同去維護老百姓的健康。
一人一天接診124人次,基層醫生是如何做到的?
隨著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進一步推進,全科醫生目前要通曉的這幾項技能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時候是十分吃力的,在提高診療能力、改善服務方法的同時,我們更需要調整的是工作效率。
劉主任介紹,目前其所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個全科醫生在門診的接診量已經達到了100到125次。國家衛健委副主任王賀勝主任來中心調研的時候,在一名剛畢業兩年的全科醫生的診室,截止到下午4點,已經看了124個病人,而且病人也沒有投訴三長一短。
如何在短短一天時間一名醫生身上消化掉這麼大的門診量?
靠醫生手動填表做隨訪顯然是達不到的,在此,劉主任提到了智慧家醫模式。
智慧家庭醫生的優化協同能最大程度地提高醫患雙方滿意度,和患者簽約後,常見病多發病階段由社區醫生統籌院內資源為其服務;在危急重症的情況下,通過綠色通道轉診到醫聯體專科醫院;在發生其他健康相關問題的時候,家庭醫生將協同轄區居委會、辦事處、日間照料中心、養老驛站等組織來共同完成患者照護。
這些環節都可以用智慧化的互聯網產品、長期維係的信任以及相應的激勵機製,維護居民健康。
在智能、高效的簽約模式下,信息的來源完全不需要醫生額外錄入,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勞動力。
互聯網+模式,將成為全科醫生的左臂右膀
綜合前段時間一直在強調的基層減負工作,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以後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階段要實現減負,一方麵是減輕基層全科醫生的工作壓力,減少重複的工作量,還有一方麵也非常重要,那就是科學完成工作,運用互聯網+技術幫助基層醫生輕鬆完成工作。
全科醫生要做好家庭醫生簽約,倚靠原來的三大件早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做簽約隨訪如果還停留在一筆一劃紙質留痕的階段,這項工作做起來能有多大動力,可想而知。
所以,在新時期新階段,減輕大家的工作壓力,釋放基層全科醫生的活力,提高服務質量,必須要用新武器。
筆者認為這把新武器就是互聯網+模式,將信息化技術嫁接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上,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手段徹底解放基層全科醫生的雙手,把手動填寫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半天的任務量,用簡約、靈活的設置,變成一鍵式操作的流程化作業,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期,國家衛健委已經發布《關於做好2019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通知》,其中就提到了要推進“互聯網+”簽約服務,要求各地結合區域衛生健康信息平台建設,加快簽約服務信息係統建設和應用,運用互聯網、手機APP等,為簽約居民提供在線簽約、健康谘詢、預約就診等服務。
希望有一天,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能由被動變為主動,讓全科醫生利用信息化技術改善簽約服務效率和質量,在解放雙手的同時提高績效考核成績,真正實現優績優效、多勞多得。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