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人類更易患心血管疾病。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雜誌上報告,人類祖先的一個基因失活可能是導致人類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
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人類更易患心血管疾病。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雜誌上報告,人類祖先的一個基因失活可能是導致人類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
此前研究發現,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在其他哺乳動物中極其罕見。例如圈養的黑猩猩也具有與人類相似的危險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壓以及運動不足,但黑猩猩很少患心血管疾病,即便有心髒病發作,也是由心肌瘢痕等器質性病變導致。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研究人員用高脂飲食喂養兩組小鼠,並觀察它們患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一組小鼠體內具有與人類相同的CMAH突變基因,這種突變基因會令體內缺乏一種名為N-羥乙酰神經氨酸的糖類分子。而對照組小鼠則保留了正常的CMAH基因。
結果發現,經過高脂飲食喂養後,具有CMAH突變基因的小鼠患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增加了近兩倍。這也有助於解釋,即便是素食主義者,也由於人類的這一基因缺陷,麵臨比其他哺乳動物明顯要高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
對於吃肉的人類群體來說,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素食主義者還要高一些。研究人員解釋說,這是因為肉中含有N-羥乙酰神經氨酸,人類食肉後會把其中的N-羥乙酰神經氨酸當成外來分子,從而引發針對性的免疫反應,不斷產生抗體進而導致炎症,而炎症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其他哺乳動物由於體內天然有這種分子存在,即便食肉也不會觸發上述免疫反應。
他們認為,CMAH基因的這一突變可能發生在200萬到30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身上。基因突變後,人類避免了感染與N-羥乙酰神經氨酸有關的病原體,進而預防了瘧疾等疾病,增強了長距離奔跑的能力,但卻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