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醫學

中山大學研究稱:少吃主食可增加房顫風險

作者:岱西 來源:中國循環雜誌 日期:2019-08-09
導讀

          少吃點主食等碳水化合物,是減肥人士流行的做法,殊不知長期這樣減肥已埋下危及健康甚至生命的種子。

關鍵字:  主食 | 房顫 

        少吃點主食等碳水化合物,是減肥人士流行的做法,殊不知長期這樣減肥已埋下危及健康甚至生命的種子。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莊曉東等對近14000人隨訪20餘年的研究顯示,主食、穀類以及水果等碳水化合物吃得少,會增加房顫發生風險。

        而房顫不僅僅讓人感覺心悸、頭暈,最糟糕的是會增加5倍的腦卒中風險。

        這項研究中,碳水化合物吃得少不少,是根據每日供能占比計算的,其中少指的是每日供能占比低於44.8%,中等攝入指每日供能占比在44.8%~52.4%,吃得多為每日供能占比高於52.4%。

        研究顯示,碳水化合物吃得少的人,要比中等攝入者增加18%的房顫風險,比吃得多的人增加16%的風險。

        研究還發現,不管用哪種蛋白或脂肪替代了少吃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吃得少還是會增加房顫的發生風險。

        為什麼主食等碳水化合物吃得少,會增加得房顫的風險?莊曉東等認為原因有二:

        一是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者,蔬菜、水果和穀物吃得少,而這些食物具有減輕炎症的作用,而不吃或少吃無形中沒有了這種“消炎”作用,使得房顫風險增加;

        二是碳水化合物吃得少了,蛋白脂肪就相對吃得多了,而這類食物或會導致氧化應激,從而也增加了房顫風險。

        “少吃碳水化合物的遠期影響尚有爭議,尤其是對心血管病的影響,我們的研究則提示,考慮到對心律失常的影響,靠少吃碳水化合物來減肥這種做法還是謹慎行之。”莊曉東指出。

        莊曉東也指出,要想明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與房顫的因果關係,還需進一步隨機對照研究來證實。

        少吃主食等碳水化合物的危害,已有很多研究了,比如之前對ARIC研究1.5萬人追蹤25年的分析結果就表明,吃太少或吃太多主食等碳水化合物,都是不恰當的,都會讓人減壽,而不多不少“正好”死亡風險最低。

 

        這裏的正好是指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在50%~55%之間;“吃太多”是指占比>70%;“太少”指占比< 40%。

        而我國膳食指南也建議,碳水化合物占每日供能的50%~65%。

        莊曉東等進行的研究,數據也來自ARIC研究,其中納入的13385例受試者基線時並無房顫,在中位隨訪22.4年期間,有1808人得了房顫。研究者對受試者進行了包括66種食物的膳食調查,同時評估了碳水化合物在每日供能的占比。碳水化合物每日供能平均占比約50%。

        來源:

        [1] Zhang S, Zhuang X, Lin X, et al. Low-Carbohydrate Diets and Risk of Incid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Am Heart Assoc, 2019, 8(9): e011955.

        [2] Low-carb diet tied tocommon heart rhythm disorder. EurekAlert. March 6, 2019.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