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障是基本的民生工程,醫療保障製度改革發展是做好民生工程的關鍵途徑。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醫療保障工作,立足基本國情,推動醫保改革發展。11月26日,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我國醫療保障製度改革的意見》,標誌著新時代醫保改革目標明確、路徑清晰,醫保製度建設發展將進入新時期。
醫療保障是基本的民生工程,醫療保障製度改革發展是做好民生工程的關鍵途徑。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醫療保障工作,立足基本國情,推動醫保改革發展。11月26日,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我國醫療保障製度改革的意見》,標誌著新時代醫保改革目標明確、路徑清晰,醫保製度建設發展將進入新時期。
深化改革是新時期醫保製度的必然選擇
首先,從來之不易的醫保改革發展成就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市場化、城鎮化深刻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麵麵,醫療保障在民生保障領域發揮的基礎性作用,成為人民群眾獲得感最為明顯、受益最為顯著的公共領域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保體係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從1998年我國職工醫保“兩江試點”後出台《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製度的決定》(國發〔1998〕44號),2016年整合建立舉世矚目的最大醫保體“城鄉居民醫保”實現全民覆蓋,到2018年的短短二十年,取得了許多國家經曆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實現的成就。截至2018年底,我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3.45億,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待遇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居民醫保和職工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0%和80%左右。全體中國人的基本醫療需求和健康權益有了可靠保障,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
其次,從製度發展的進程看,解決醫保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是時代的呼聲。
改革進入深水區,多方利益主體訴求交集,破解改革難題的任務十分艱巨。一是當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各種周期性、結構性、體製性因素交織疊加;經濟總量增長形勢更為複雜,必然增加醫保基金籌資增長的複雜性。二是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慢病人數加速增加,以及新設備、新技術、新藥新材料的使用刺激醫療費用快速增長,醫保基金支出壓力持續增大。醫療費用增長趨勢引起的醫保基金運行風險不容忽視。三是人民群眾醫療服務和保障需求呈“剛性”增長,保障待遇政策回旋餘地有限。解決這些問題,唯有深化改革才是出路。
第三,從近期實施的改革措施看,朝向新醫保製度方向改革的衝擊力強勁,超過以往任何時期。
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實現了體製創新,組建了國家醫療保障局,我國醫療保障事業翻開新的曆史篇章。一年多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推進的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醫保目錄優化調整、支付方式改革、基金監管治理方式創新、醫保信息化標準建設等重大改革措施,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做實於製度,得到人民群眾高度認可,為深化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
做實多層次醫保體係是改革目標的科學定位
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提出要加快建立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係。這種多層次體係的改革目標,詮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在民生領域的基本特征,科學反映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客觀實際,體現了我國醫保製度改革發展的脈絡和時代創新,順應了兩個百年目標的要求。
覆蓋全民。是中國基本醫保製度的基本要求。必須堅持全覆蓋,特別聚焦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以公平可及為基本導向,落實資助參保責任,將貧困人口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製度覆蓋範圍,力爭一個不落。
城鄉統籌。我國“二元”經濟社會結構轉型持續加快,醫保製度設計須統籌城鄉居民的籌資和保障水平,通過異地聯網結算,實現異地就醫報銷的便捷化和政策待遇差距的逐步縮小。讓參保人有更多機會享用相同品質的醫療服務,切實推進城鄉居民在醫療保障和服務上的公平可及。
權責清晰。強調醫療保障體係各層次製度的權責劃分,強調參保籌資責任與保障權利的均衡。從我國實際和國際經驗看,其一是應當厘清製度邊界。基本醫療保障製度、醫療救助製度、商業醫療保險製度應當遵循各自的製度邊界,相應籌資責任主體與保障受益原則遵循各自規範。其二是強調基本醫保籌資責任與繳費能力相匹配,參保人享受均等的保障待遇。
保障適度。社會保障水平無法脫離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水平、發展階段的客觀實際,根植於基本國情,才能良性發展。從我國實際看,要基於醫保籌資、醫療服務能力和費用、既有醫保待遇水平等因素,平衡好醫院、醫生、病人和醫保之間關係,實現帕累托最優。
可持續。防風險不僅是新醫保製度的目標要求,更是這項公共製度的曆史責任。過去幾年,一些地方,乃至國際上一些“高福利”國家在這方麵違背可持續原則,發生風險的情況不在少數,有的教訓十分慘痛。因此新醫保製度始終強調可持續運行,就是要通過製度疊加和不斷優化,有效防範風險,持續釋放新時期醫保製度的社會效應、經濟效應和健康效應。
完善科學運行機製是實現製度目標的可靠保障
目標明確,關鍵要靠路徑科學實現。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基於新時期製度運行發展內外要素判斷,提出健全穩健可持續的籌資運行機製、完善公平適度的待遇保障機製、建立管用高效的醫保支付機製、健全嚴密有力的基金監管機製,從籌資、待遇、支付、監管四大關鍵環節,做實機製保障。
第一,穩健可持續的籌資運行機製,是醫療保障製度健康運行和發展的基本保證。強調穩字當頭,要對當前經濟增長、財力狀況和老百姓參保繳費能力,以及醫療服務費用、醫保水平進行全方位判斷;在科學判斷的基礎上推進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各方承受能力、基本健康需求相協調的籌資機製。要充分考慮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籌資繳費政策創新,不斷優化個人繳費和政府補助結構,加大財政對醫療救助投入力度,拓寬醫療救助籌資渠道等,實現醫保籌資的穩健可持續。
第二,完善公平適度的待遇保障機製,應當以促進社會公平為基本導向,把握保障適度的準則。通過創建醫療保障待遇清單製度,既糾正保障不足問題,又糾正過度保障問題。對因病致貧、返貧的問題,不僅要加強防範,還應當建立健全長效機製加以保障。
第三,建立管用高效的醫保支付機製,就是要切實提高醫保基金的績效。醫保支付已經成為利益博弈、資源配置與成本選擇的核心機製。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要有利於醫療服務提供的有效性,減少“無效醫療”,通過支付標準(價格)杠杆引導醫療服務供給方主動控製成本費用,遏製“過度服務”。同時,通過支付方式改革,倒逼醫療服務資源配置總量適宜、結構合理。從2019年啟動的30個城市DRG付費國家試點可以看到,“頂層設計、模擬測試、實際付費”三步走的思路正在按序落地。以按病種付費和DRG為主,結合按床日、按人頭付費、區域預算總額預付等方式,多元複合式支付方式改革正在全麵提速。
此外,醫保還應履行好戰略購買職責,在藥品、耗材等事關醫療服務物耗成本的關鍵領域發力,降低醫療服務成本,遏製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
第四,健全嚴密有力的基金監管機製,是醫保資金的安全屏障。醫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錢”,但被一些利益驅動者視為“唐僧肉”的情況不在少數。能否為人民群眾看護好醫保基金的“錢袋子”,無疑是對監管部門的考驗。想拿老百姓“救命錢”當“唐僧肉”吃,可以稱得上是“妖魔鬼怪”,必須嚴厲打擊,否則彌足珍貴的保障資金內在價值就要大打折扣。這就要求基金監管機製對基金風險能夠全方位防範,基金使用能夠科學監管,基金管理問題的治理能夠動真格。
總體上,新時期醫保運行機製應當突出強調高質量運行,從理念到行動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從單純追求覆蓋參保人數到合理規劃財務風險分擔程度的轉變;二是從購買醫療服務數量到支付引導醫療服務注重質量的轉變;三是從傳統經辦服務到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優質便捷服務的轉變。
當然,必須看到實現改革目標不能單打獨鬥,要看到新醫保在“三醫聯動”中肩負的職責,看到新時期醫保運行新的基本特征,是醫保與醫藥、醫療協同改革、整合發力。醫療服務與醫療保障的關係發生了新變化,從以財辦醫、以藥養醫轉向以保促醫。醫保成為醫療服務和藥品供應及其關聯領域的巨大利益交彙點,也成為其發展的基礎支撐點。新醫保仍然是醫療服務的戰略購買者,也成為藥品、耗材的戰略購買者,履行廣大參保人委托代理責任。基於價值導向的醫保戰略購買,將破除傳統的行政管理思維,與醫療、醫藥供方構建協商談判機製,共同遵循市場法則,尊重醫療服務規律,共同承擔維護群眾健康的職責使命。醫保不僅購買當下醫藥的值與不值,更是購買未來中國醫藥的強與不強,最終影響健康中國藍圖的實現。
總之,醫保製度建設框架明確、目標已定、路徑清晰。深化我國醫療保障製度改革,醫療保障將更好地發揮民生安全網、發展助推器、穩定壓艙石的作用,更高質量的價值醫療和更高品質的醫保服務,值得期盼!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