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一早,大年初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心境障礙診療專家、臨床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陳俊就走進了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應急病房。這裏收治了全市大多數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人。
1月26日一早,大年初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心境障礙診療專家、臨床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陳俊就走進了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應急病房。這裏收治了全市大多數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人。
作為上海首位入駐這裏的精神科專家,陳俊的主要任務就是為隔離病房的確診患者、醫護人員同時開展心理疏導,他將在這裏待上兩周。上海,也由此成為全國最早向隔離病房派駐精神科醫生的城市。
一場正在全國擴散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這個春節假期有些沉重。每天都在上升的病例數字,對疫情的各種未知,讓很多人都心生擔憂、恐懼,特別是醫護與病人。如何緩解因疫情而帶來的心理創傷?
“對一線醫護人員、集中隔離治療病人的心理幹預,必須立即開始!”1月29日,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強調。對於此次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率先對接醫院,他認為,“這是一場及時雨”。
不止是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澎湃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上海已有多所醫院陸續啟動對一線醫護人員和病人的心理危機幹預。上海市衛健委也已著手組織起草《關於組織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幹預的通知》,將在全市範圍內啟動這項重要工作。
精神科醫生:年邁阿婆睡個好覺後退燒
1月25日下午,收到要在傳染病診療機構提供心理援助的消息,陳俊和幾個同事都在第一時間報了名。“我的妻子也是一名醫務人員,也在抗疫一線,此時挺身而出,義不容辭。”他說。
陳俊成為了首位入駐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精神科專家。1月26日一早,他就走進了這裏的應急病房,他的主要任務是為隔離病房的確診患者、醫護人員同時開展心理疏導,為期兩周。
“對於患者來說,聽從臨床醫生的安排,接受診療很重要,而心理狀態的健康也很重要。“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這裏,由於有充足的專家資源和醫療保障,與家人的溝通也能保持暢通,大多數確診患者的精神狀態都是很穩定的,基本能做到自我調節。
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自我調節相對較差,需要對他們投入更多關心。這些人群大部分符合“應激狀態”,知道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受到打擊,同時陷入深深的自責,擔心家人被感染,大多數會出現緊張、焦慮、情緒低落、煩躁、發脾氣,但都屬於輕度。
“還有一小部分是相對較重的,他們除了焦慮還有自責,以至於不配合治療、吃不下飯,這就需要一些藥物來改善他們的情緒。”陳俊說。
“你們老要我簽字檢查,我照著你們的做了,但怎麼還在發燒”、“住在這裏會不會交叉感染”、“我不配合治療了”……1月29日,陳俊與隔離病房內一位病人進行交流,聽到了這些消極的話語。
這是一位年邁的阿婆,由於接受了抗感染治療後一直沒有退燒,她顯得很緊張,一直很害怕自己和家人發生意外。
“當時我跟她聊天時,發覺她焦慮情緒相對較重。”在詢問了老人的病情後,陳俊也去向醫療專家組了解了診療情況,並告訴她,這裏的醫療保障很充足,專家團隊也都很專業,希望她能放下緊張焦慮,積極去麵對疾病,而睡眠充足有助於病情恢複。
陳俊與醫療專家會診最終決定,對她開具小劑量助眠藥物。當晚,老人的睡眠質量就提高了,這也是她住院以來睡眠最好的一個晚上。第二天,老人的體溫就下降了,還主動配合補液治療。
對陳俊來說,在隔離病房看診有些“特殊”,原則上要盡可能地縮短看診時間,一來是減少感染的風險,二來由於穿著隔離衣,長時間麵臨不能上廁所,也不能喝水,一旦上廁所就需要再重新更換防護服,他要做到每次進去能看盡可能多的病人。
“就在昨天,我一次進去看了9個病人。”陳俊說,在進入隔離病房前,他也會做好功課,而病人的反饋渠道也是多方的,“一方麵,病人可以通過護士觀察反饋給我們,另一方麵,醫生在查房時會特別留心病人的精神狀態,每天交接班時都會叮囑、重點關注,此外就是我對之前看過的病人也會進行隨訪,了解他們最新的精神狀態。”
除了病人,陳俊在隔離病房也會了解醫護人員的精神狀態,聽聽他們的想法。
“大多數都會說太忙了,太累了,由於隔離病房是全封閉的,不與外界接觸,醫護人員麵臨4-8小時不敢喝水,長時間待著,他們也會害怕感染,甚至聽力也會受到影響。”陳俊說。
麵對醫護人員的緊張和焦慮,陳俊會及時反饋情況給醫療專家組成員。
通過心理疏導,大部分醫護人員的焦慮與擔憂都能得到緩解。“他們基本也能自我調節,這也離不開醫院後勤部門的支持,後勤部門還專門辟出了一間茶室,作為醫護人員的‘心靈減壓室。’”陳俊說,除了醫院內部,社會的關心與支持對他們來說也很重要。比如,社會各界送來的奶茶、水果、肯德基等,就讓醫護人員感到特別欣慰,因為社會的關心,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強大的精神慰藉。
醫院:為護士們成立心理幹預小組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以下簡稱“九院”)就專門為隔離病房工作的護士們,成立了一個心理幹預小組,小組成員都是心理谘詢師。
不少護士一開始進入隔離病房護理,都有一定的精神壓力,急需心理疏導。
九院透露,春節前,該院年輕護士小龔原本正在婚假,沒想到疫情突襲,醫院急召其加入隔離病房的護理,小龔當時非常焦慮,怕自己感染,家人也為她擔心。
“像小龔這樣情況的護士,其實不少,大家一開始都有點怕,醫院及時采取了心理疏導服務。”九院護理心理幹預小組成員韓瑛婷告訴記者,抗疫戰打響後,九院立即對所有一線醫護人員開展了心理講座。
講座不僅介紹了隔離病房的工作內容,如何防護,還特別講解了許多幫助個人心理放鬆的辦法。最重要的是,讓大家知道醫院的防護措施非常完備,自己隻要按規定操作,不會被感染。
如今護士們在隔離病房忙忙碌碌,心理谘詢師時常一對一疏導護士的壓力和負麵情緒。在病房待久了,護士們看到病員的痛苦焦慮,心情也容易低落,特別是年輕的護士。
“每天從隔離病房出來,我們護士都會在一起交流,相互鼓勵,肯定自己,這種精神和思想的交流很重要。如果病房中有消極情緒,這時候就要翻篇。”韓瑛婷說,醫院為護士提供了良好的休息交流環境,盡可能避免護士沉浸可能的負麵情緒中。
值得一提的是,休息場所特地配備了一些休閑娛樂設備,走出病房,年輕的護士們可以及時放鬆一番,這裏還提供了零食。“適當吃東西可以緩解壓力。”韓瑛婷說。
當然,更少不了線上服務。九院心理幹預小組拉了個微信群,群裏24小時為護士提供疏導服務。任何時候有心理障礙,或有話要說,都可以在此傾訴,心理谘詢師隨時準備一對一解答。
九院社工部還開通了熱線服務,針對一線醫護人員、九院就診的發熱患者及隔離病房患者。
如今,提前結束婚假趕回來的護士小龔,孩子未滿周歲還在喂奶的護士小周和小王,都已經熟練地在隔離病房裏服務患者,心理狀態都很好。
高校:主動關注重點地區學生心理狀況
針對疫情可能引發的心理創傷,上海各高校也在行動。
自1月29日起,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等高校都陸續開通了疫情防控心理谘詢熱線,同時通過熱線電話、QQ語音或視頻、郵件等方式,麵向全校學生提供疫情防控期間的心理支持。
“我在值班時間裏接到了5個電話,既有本校學生打來的,也有校外人士的來詢。”同濟大學心理中心副主任劉翠蓮說,有人傳達出對病毒傳染的恐懼擔憂,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家庭關係影響;有堅守在抗疫前線的工作人員傾訴連軸工作的壓力,也有在國外交換的學生因為開學時間不確定而帶來的返校行程安排困擾。
劉翠蓮說,學生因開學時間不確定而感到焦慮,這並非個案。對這一來電,谘詢師通過情緒上的安撫支持,梳理相關信息,增加學生的確定感掌控感,同時建議他進一步求助輔導員,以及如有必要預約谘詢中心的遠程谘詢。
實際上,在開通心理谘詢熱線之前,各高校就已采取措施主動關注、追蹤重點地區學生的心理狀況,若發現異常及時進行幹預。
同濟大學一位湖北荊州的學生告訴記者,從1月21日起,她每天都會接到輔導員的詢問消息,也收到了老師發來的心理中心的多篇推送。家鄉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但自己和家人都守在家中,親朋鄰裏間也並不出門往來。因此,她沒有太過焦慮。
她提到,以前回家都知道確定的歸期,2020年則是不確定的,有些“前路未卜”。但另一方麵,因為延長假期,她的核心任務成了陪伴家人。在此前的寒暑假,因為參加國際比賽,她曾錯過與家人共度除夕。2020年,她陪9歲的妹妹看了多部好電影,和家人一起做遊戲。在每天的獨處時間裏,她也會長時間刷微博。她說:“關注時事進展時悲天憫人,放下手機時,我也能很快從情緒中脫離。”
除了電話谘詢,該校心理中心還開通了抗疫情樹洞留言板,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專業心理谘詢師集中回複留言。
該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心目前有10名專職心理谘詢師,在本次熱線和樹洞網絡援助中,每個人都積極投入到工作中。為保障工作順利運轉,來自上海各領域的10多名心理谘詢師也主動報名,參與進來。同時,該中心積極發動學校30餘名心理輔導員以及200多位班級心理委員的作用,確保做好學生們的心理疏導工作,將各類通知以及關心,傳遞給每一位學生。
華東師範大學學生工作部部長餘佳表示,自1月21日起,學校便密切關注掌握師生流動情況,尤其是武漢籍(包括湖北籍)以及寒假期間往來武漢的師生情況,並落實每日報告製度。各院係輔導員每天會與重點地區的學生取得聯係,了解學生近況,及時給予關心和支持。
“如果在聯係過程中,輔導員感覺學生需要更加專業的心理谘詢,會及時與心理健康教育與谘詢中心的谘詢師取得聯係,給予學生專業輔導。”餘佳表示,從目前反饋的情況看,滯留湖北的學生心態積極,未發生需要專業心理谘詢師介入的情況。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