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

武漢市138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征

作者:龔誌忠 來源:醫咖會 日期:2020-02-13
導讀

2月8日,國務院正式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統一稱謂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為“NCP”。

關鍵字: 新冠肺炎

2月8日,國務院正式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統一稱謂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為“NCP”。

此前Lancet連續報道了武漢金銀潭醫院41例和99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特征,在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提供了第一手寶貴的臨床資料。然而,有關重症和非重症病例之間的臨床特征差異尚未見報道。

2020年2月7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在JAMA期刊上發表了最新的研究論文《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報告了138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臨床特征及治療情況。

這是一項回顧性的單中心研究,研究人員於2020年1月1日至1月28日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連續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臨床結局(包括出院、死亡、住院時間)隨訪至2020年2月3日。

一、患者基本特征

138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年齡中位數為56歲(範圍:22-92歲,IQR:42-68歲),男性75人(54.3%)。

在138名患者中,64名(46.4%)有1種或1種以上的基礎性疾病,包括高血壓43例(31.2%),糖尿病14例(10.1%),心血管疾病20例(14.5%),惡性腫瘤10例(7.2%)。

二、病毒傳播

138名患者中,僅有12名(8.7%)有過華南海鮮市場的暴露史。

有57例(41.3%)被認為屬於院內感染,其中包括17名(12.3%)因其他原因入院治療的住院患者和40名(29.0%)醫護人員,這也是首次把醫護人員感染病例納入分析。在感染的17名住院患者中,外科7例,內科5例,腫瘤科5例。在感染的40名醫護人員中,31名(77.5%)在普通病房工作,隻有7名(17.5%)在急診科工作和2名(5.0%)在ICU工作。

在目前的研究中,有1名患者因出現腹部症狀被轉入外科,而後該科室有10多名醫護人員被感染,同一病房至少有4名住院患者被感染,所有人都出現了不典型的腹部症狀。4名患者被隔離後,同一病房的另外3名患者也被確診,相繼出現發熱、腹部症狀。

三、患者臨床表現

1、症狀:發病時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熱136例(98.6%)、乏力96例(69.6%)、幹咳82例(59.4%)、厭食55例(39.9%)、肌痛48例(34.8%)、呼吸困難43例(31.2%)。而頭痛、頭暈、腹痛、腹瀉、惡心和嘔吐等症狀則不太常見。所有入選的138名患者CT掃描均顯示雙側胸部受累。值得注意的是,有14名患者(10.1%)在發燒和呼吸困難前1-2天,首先出現了腹瀉和惡心的症狀。

2、持續時間:從首發症狀到呼吸困難、住院和ARDS的中位持續時間分別為5天(IQR:1-10)、7天(IQR:4-8)和8天(IQR:6-12)。

四、ICU患者和非ICU患者比較

138名患者中,有102人(73.9%)住進隔離病房,36人(26.1%)因器官功能障礙而入院並轉到ICU。從出現症狀到入住ICU的中位時間是10天(IQR:6-12)。

1、基本特征比較

兩組人群相比,ICU患者年齡偏大(中位年齡66歲[IQR:57-78] vs 51歲[IQR:37-62];P<0.001));同時患有其他慢性病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更大,包括高血壓(21例[58.3%] vs 22例[21.6%])、糖尿病(8例[22.2%] vs 6例[5.9%])、心血管疾病(9例[25.0%] vs 11例[10.8%]),腦血管疾病(6例[16.7%] vs 1例[1.0%])。ICU患者更有可能報告咽痛、呼吸困難、頭暈、腹痛和厭食等症狀。

2、生命體征和實驗室參數比較

ICU患者和非ICU患者之間的心率、呼吸頻率和平均動脈壓沒有差異,但實驗室檢查結果有許多不同之處,ICU患者具有更高的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計數,更高的D-二聚體、肌酸激酶和肌酸水平。

五、並發症

138例患者常見並發症包括休克12例(8.7%),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27例(19.6%),心律失常23例(16.7%),急性心髒損傷10例(7.2%)。ICU患者比非ICU患者發生其中並發症之一的可能性更高。

六、治療

大多數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療,其中奧司他韋124例(89.9%),也有許多患者接受了抗菌治療,包括莫西沙星89例(64.4%)、頭孢曲鬆34例(24.6%)、阿奇黴素25例(18.1%)及糖皮質激素治療62例(44.9%)。

在ICU中,4例患者(11.1%)接受高濃度吸氧,15例(44.4%)接受無創機械通氣。采用有創機械通氣者17例(47.2%),其中4例采用體外膜肺(ECMO)搶救治療。共有13名患者接受了血管升壓劑治療,2名患者接受了腎髒替代治療。

七、動態變化

為了確定疾病進展過程中患者主要臨床特征,包括血生化指標在內的6項臨床實驗室指標的動態變化情況,研究人員在患者住院後的第1-19天裏,每隔2天進行一次檢測,共有33名患者獲得了完整的臨床病程資料。

結果顯示在住院期間,大多數患者淋巴細胞計數明顯減少,隨著時間的推移,死亡患者發展為更嚴重的淋巴細胞減少。死亡患者的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均高於存活患者。死亡組D-二聚體水平高於存活組。同樣,隨著疾病的進展和臨床狀況的惡化,患者死前的血尿素和肌酐水平迅速升高。

八、患者結局

截至2020年2月3日,138例患者中有85例(61.6%)仍在住院治療,47例(34.1%)已出院,死亡6例(4.3%)。在入住ICU的36名患者中,11名仍在ICU,9名已出院,10名已轉往普通病房,6名已死亡。

本次研究首次將醫護人員感染病例納入了統計分析,描述了醫務人員的科室分布情況,同時還介紹了住院患者之間發生的人際傳播感染的情況,院內感染情況令人堪憂。

本次研究首次將重症和非重症病例之間的臨床特征差異進行了對比分析,總結了重症患者的臨床表現和轉歸,能夠對臨床醫生及時的鑒別重症患者起到了很好的提示性作用。

本次研究還首次總結了疾病進展過程中各項血液指標的動態變化過程,並對死亡患者與存活患者的病程進展進行了比較,結果提示死亡患者的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數值更高,在病情後期會發生血尿素氮和肌酐快速上升的情況。

研究人員分析認為,這可能反映了新冠肺炎致死的三大主要機製:中性粒細胞增多,可能與病毒入侵細胞時引起的細胞因子風暴有關;D-二聚體升高反映凝血激活,提示炎症反應持續存在;血尿素升高提示急性腎損傷,可能與病毒感染、休克和缺氧的影響有關。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