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抗VEGF藥物的問世和發展徹底改變了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治療理念,玻璃體腔內注射抗VEGF藥物已成為美國最常見的眼科臨床操作之一。然而,作為玻璃體腔注射最嚴重的並發症之一,注射後感染性眼內炎的一線治療方案尚無共識,也缺乏相關的隨機臨床試驗和循證依據。那麼如何麵對玻璃體腔內注射後感染性眼內炎?這成為擺在眼科醫生麵前的一個巨石。
近十年,抗VEGF藥物的問世和發展徹底改變了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治療理念,玻璃體腔內注射抗VEGF藥物已成為美國最常見的眼科臨床操作之一。然而,作為玻璃體腔注射最嚴重的並發症之一,注射後感染性眼內炎的一線治療方案尚無共識,也缺乏相關的隨機臨床試驗和循證依據。那麼如何麵對玻璃體腔內注射後感染性眼內炎?這成為擺在眼科醫生麵前的一個巨石。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托馬斯·傑斐遜大學威爾斯眼科醫院的SAMIR N. PATEL等專家發表於Am J Ophthalmol的一項研究結果,分析了了玻璃體內注射抗VEGF藥物後眼內炎的臨床治療方案,並研究了玻璃體培養數據對治療方案的指導作用。
目前,內眼手術後眼內炎和玻璃體腔注射後眼內炎都需要立即進行玻璃體培養和玻璃體內抗生素注射,必要時行玻璃體切除術治療。威爾斯眼科醫院開展了一項回顧性單中心研究。納入在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期間玻璃體腔內注射不同種類抗VEGF藥物後發生眼內炎的患者。觀察視力變化和眼內炎培養結果對治療後2周內臨床治療方案的影響。
結果顯示,在204986例玻璃體腔抗VEGF藥物注射病例中,診斷60例(0.0293%)眼內炎,其中18例培養陽性。無論培養結果陽性/陰性,治療方案的製定和修改主要基於臨床病程。盡管玻璃體培養數據可以幫助臨床醫生預測長期的視覺預後,但進行玻璃體穿刺也存在明顯的潛在並發症,包括前房積血、視網膜撕裂、視網膜脫離和/或脈絡膜脫離。
因此,研究認為對於玻璃體腔抗VEGF藥物注射導致的眼內炎,玻璃體培養數據可能有助於預測視力預後,但對於治療方案的指導作用有限,因此治療眼內炎的關鍵幹預措施是迅速應用抗生素玻璃體腔注射。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