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CDC)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研究慈善機構之一的三名公共衛生領導者就新冠肺炎不同維度的問題進行了交談,《自然》雜誌對談話重點進行了梳理。
導讀: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CDC)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研究慈善機構之一的三名公共衛生領導者就新冠肺炎不同維度的問題進行了交談,《自然》雜誌對談話重點進行了梳理。
導致COVID-19的冠狀病毒是否在某些人群中傳播卻未被發現?
來自英國倫敦慈善機構惠康公司的負責人,傳染病專家傑裏米·法拉(Jeremy Farrar)對此持肯定態度。社區秘密傳播的一個明顯跡象是發現了一些確診但相互之間無關的病例,這些人都沒有近期的國際旅行曆史。這意味著這些病例通過一個隱藏的感染網相連。
了解一個社區中有多少人感染了冠狀病毒的理想方法是從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中收集血液樣本,尋找針對冠狀病毒的抗體,這些抗體表明有人曾被感染過。這樣的血清學研究得出的數據可用於準確確定死亡率和傳播率。但是這樣的研究需要時間,還需要製定政策決策和臨床決策。
如果不進行廣泛測試,科學家們是否可以估計爆發的規模?
專家在比較各種證據後,表明是可以的。
一種估計是從一個地區的死亡人數開始。但每個變量的誤差線很大。所以,專家們轉向了冠狀病毒基因組的分析。最好的例子來自華盛頓的西雅圖,2月29日,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的計算生物學家特雷弗·貝德福德(Trevor Bedford)和他的同事報告說,從該城市附近的一名少年那裏收集的病毒基因組與六周前從一位從中國回到西雅圖的六十多歲的不相關女性那裏采集的病毒基因組非常接近。最簡單的解釋是該病毒已從這位女性傳播到其他人,然後再傳播到其他人,最終傳播到青少年身上。貝德福德的小組計算得出,在六個星期內,可能已有數百人被感染。
另一種可能性是,第二人與第一位旅行者都是從中國同一地區來到西雅圖。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CDC)COVID-19響應副事件經理格雷戈裏·阿姆斯特朗(Gregory Armstrong)表示。但貝德福德計算出,這種情況可能性更小。
那麼,在沒有衛生官員注意到病例急劇增加的情況下,這個少年是如何獲得感染的呢?在這名婦女和她的丈夫在一月中下旬測試呈陽性之後,衛生官員監測了與他們接觸的347人。阿姆斯特朗說,一種可能性是這些接觸中的一些人已被感染,但幾乎沒有COVID-19症狀。如果他們不自我隔離,他們可能已經在社區中傳播了該病毒。而CDC最初沒有對西雅圖二月份出現發燒和咳嗽症狀的更多患者進行初步檢測,是因為資源不足。
3月初,學術實驗室對冠狀病毒的篩查,並已開始揭示疫情的程度。截至3月12日,覆蓋西雅圖的金縣衛生部門報告了270例病例,其中27人死亡。
在未發現這麼多病例的情況下,世衛組織如何對多少個國家持續傳播提出索賠?
瑞士日內瓦世衛組織緊急情況計劃技術負責人瑪利亞·範·科霍夫(Maria Van Kerkhove)說必須要利用手中所擁有的信息。世衛組織的大多數數據來自監測和病例檢測,但該組織還與進行基因組分析和其他研究的科學家保持聯係。了解每個省或州的傳播程度可以幫助政策製定者調整其應對措施。
範·科霍夫說,有證據表明,圍堵措施在中國行得通,在過去一周中,每天僅報告約20起新病例。(相比之下,意大利在過去24小時內確認了2,000多起案件。)一個早期的信號表明中國已經開始扭轉這種流行趨勢,那就是大多數新報告的病例開始在已知的和隔離的病例接觸者之間發生。換句話說,這種病毒不會被發現而不會被傳播,至少不會像以前那樣頻繁地傳播。
盡管整個亞洲的病例有所減少,但現在最令人擔憂的是歐洲。阿姆斯特朗擔心歐洲的局勢可能預示著美國將要發生的事情。
有了更積極的遏製,各國可能會遇到一個轉折點。但在某些國家,情況會變得更好,然後變得更糟。
現在該放棄控製COVID-19的想法了嗎?
絕對不是。法拉解釋說,遏製和緩解策略是重疊的,因為有助於防止疫情蔓延的措施還可以減輕其對生活和醫院的影響。最基本的圍堵措施需要進行測試以識別感染者,找到他們的聯係人並防止他們感染他人。世衛組織將對中國疫情的遏製歸功於該國對病例和接觸者的精心識別。中國當局隔離了在家中和設施中對聯係人進行隔離14天的隔離措施。
中國的緩解措施,例如禁止大型聚會,似乎也減慢了傳播速度。阿姆斯特朗使用一種流行病學測量方法,即基本傳染數,來描述COVID-19個體可能感染的人數。
意大利北部的醫院已經沒有足夠的床位為患者服務,大約250名醫護人員已被感染。如果當前的感染率持續下去,《柳葉刀》雜誌的一項分析預測,下周末意大利的重症監護病房將達到最大處理量。任何抑製疾病爆發的方法都會挽救大量生命。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