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教育

女孩追求女生 其母親疑其同性戀

作者:張姮 來源:錢江晚報 日期:2013-03-07
導讀

         昨天下午,金華王女士(化名)致電本報《浙中城事》熱線0579-89111111:王女士被女兒的行為嚇到了,哭了一整夜,但是麵對女兒,她還要繼續裝鎮定。那晚,王女士捂著被窩哭了一晚,心裏好像忽然被人刺了一下,生怕女兒是個同性戀。

關鍵字:  同性戀 | 女生 

  昨天下午,金華王女士(化名)致電本報《浙中城事》熱線:王女士被女兒的行為嚇到了,哭了一整夜,但是麵對女兒,她還要繼續裝鎮定。

  王女士說:“女兒居然追求同班女同學,這可怎麼辦?”

  上初中的女兒,追求同班女生

  上個周末,正在讀初二的女兒小朵在家狀態一直不好,晚飯後被王女士責備了幾句,平時從來不哭的女兒忽然嚎啕大哭起來。

  “我還以為自己口氣太重,臨睡前一直在安慰她。”王女士說,看著女兒哭,自己也不好受,現在學生壓力這麼大,“我也不好再凶,就討好她,問她究竟發生什麼事。”

  因為王女士平時在家都是扮演慈母角色,和女兒處的挺像朋友,女兒有什麼事都會和王女士說。

  經過耐心詢問,女兒小朵說出了實情。

  “她說自己很失敗,追求一個同學三個星期都沒成功,人家一點都不理睬她。”王女士回憶。

  而更讓王女士震驚的是,女兒追求的對象居然是同班女同學,“我當時心都快跳出來了,差點就想大叫。”

  女兒小朵說,放假前,班裏的同學都慫恿自己去追求那個女生,而小朵也覺得挺好,於是每天都送巧克力去給那個女同學吃,還約她去看電影,一起做作業。結果開學後,同學們又慫恿小朵去表白,遭到拒絕。

  “我看著女兒心情不好,沒敢說什麼,就讓她早點睡覺。”說完,王女士聲音有些顫抖。

  女兒穿著中性,喜歡李宇春

  那晚回到房間,王女士沒有將這件事告訴出差的丈夫。

  那晚,王女士捂著被窩哭了一晚,心裏好像忽然被人刺了一下,生怕女兒是個同性戀

  王女士說:“小學時,她爸爸就不讓我買漂亮衣服給她,隻讓她好好學習,除了打扮,什麼都可以滿足她。”

  而這幾年,女兒穿著越來越中性,在發育以後甚至拒絕穿戴內衣,隻穿寬大衣服。“但是她成績的確很好,除了很崇拜李宇春之外,沒有什麼特別。”

  王女士說,這幾天,她沒有和女兒去談回那個問題,隻能憋著,想找專家谘詢谘詢。“如果她要真成了‘拉拉’(女同性戀的意思,源自英文Lesbian),怎麼辦?”

  中學貼吧,驚現尋求同性戀人貼

  對於王女士女兒的事,記者也是半信半疑,也許這隻是她女兒開玩笑的話題,或者想引起王女士注意和關心才撒的謊。

  之後,記者在王女士女兒所在的初中,某高校附屬學校貼吧內找到一篇帖子,內容顯示一名女生想找女友,一起共度初中生涯。

  隨後,翻看金華市區部分初高中貼吧,貼吧內均有男同學找好“基友”(指男同性戀,“基”源自GAY的第一個字母。),女生找“拉拉”的帖子,而回帖數和點擊率也不低,而帖子內容中有模仿同性戀電影劇情的台詞,或者是喜歡中性化偶像。

  喜歡同性不一定是同性戀

  帶著王女士的疑問,記者分別找了兩位專家進行谘詢,而這些專業意見也希望能幫助到王女士。

  首先,美國博士後研究員、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李蟬夏博士,他談了自己的專業意見。

  “這並不能說明這孩子就是一個同性戀。”李蟬夏博士表示,孩子處在青春期時性取向是很難界定的,“他們可能更多的是出於一種模仿,覺得這是一種時尚”。

  李蟬夏說,對於小學高年級、初中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還處在對異性排斥,覺得同性比較好接觸的階段。

  “這個年齡段的女孩子和女孩子要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他認為家長不能盲目的給孩子貼上“同性戀”的標簽,而該弄明白孩子的出發點是什麼,多關注孩子在學校裏的人際關係,“也許這個被她追求的女同學在朋友裏很受歡迎,孩子不願被孤立才做出取悅對方的表現。”

  重視孩子嬰幼兒時期的心理健康

  金華市心悅心理谘詢主任谘詢師孫瑋,也給出了自己的專業意見:成年以後,有了性體驗的人群才能更確切的斷定是否是同性戀。

  孫瑋說,造成同性戀的原因多種多樣。有先天型的,家族成員中就有這樣的人;病理型的,比如腦垂體肥大;或是對自己的社會性別認同出現障礙。比如,明明是男性,但自己卻不認同。

  孫瑋也表示,光憑單純的表現行為並不能斷定這孩子就是同性戀。

  她建議,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不能驚慌。千萬不要對孩子說你就是同性戀之類的話語,貼標簽的行為隻會在無意識當中強化了孩子的心理,讓他覺得自己就是同性戀,這樣一來,家長就在無形中推了孩子一把。

  理性的家長應先弄清事情的經過。

  “孩子的內心十分簡單,也許隻是表達一種內心的好感。”孫瑋說,心理動機是判斷同性戀的重要標尺。

  “其實,一個人的性取向潛意識在7歲左右就已經成形”,孫瑋建議,作為家長要重視孩子嬰幼兒時期的心理健康,千萬不能過分嚴厲的要求孩子。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