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規

集研究之大成 指實踐之方向

作者:李妍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2-12
導讀

         在2010年裏,各個學科都有指南發布或更新。在此,我們選取3個領域的指南,與讀者一起,進行重點回顧

  藍色,是最冷的顏色,英國導演德裏克·賈曼(Derek Jarman)在其最後一部電影《藍色》中說,“我獻給你們這宇宙的藍色,藍色,是通往靈魂的一扇門,無盡的可能將變為現實。”指南,正是這樣一扇指引正確方向與路徑的門。

  在這一年裏,各個學科都有指南發布或更新。在此,我們選取3個領域的指南,與讀者一起,進行重點回顧。

  RA新分類標準建立:診斷中的又一裏程碑

  為建立類風濕關節炎(RA)早期診斷標準,2010年8月,美國風濕病學會(ACR)和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共同發布了《2010類風濕關節炎分類標準》。在新標準中,當患者至少有1個關節出現無法用其他疾病解釋的滑膜炎,且在4個方麵(受累關節數量和位置、血清學分類、異常急性期反應物和症狀持續時間)評分相加≥6分(最高10分)時,即可確診為RA。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張卓莉教授談到,建立新標準的目的在於,識別未分化關節炎患者中具持續性和侵襲性特征的高危患者並進行積極治療。新標準發布後,各國均對其進行了驗證,結果顯示,新標準的診斷效力和準確性(以病程2年內患者為著)顯著優於舊標準。此外,在新標準中,首次納入了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檢測。在我國,多數風濕免疫專科已開展該項檢測,因此,在臨床實踐中能夠應用新標準。值得注意的是,臨床工作常超前於分類標準,診治患者更多地依賴於醫師的臨床經驗而非分類標準,對於未滿足該標準的患者,亦可能給予改善病情抗風濕藥治療。另外,RA不是靜態性疾病,在其不斷演變過程中,須對患者的症狀和體征進行多次評估,即使首診時不符合分類標準,在隨訪中亦可能滿足標準而獲得確診。

  心肺複蘇 :簡化施救程序 更多患者將獲益

  2010年10月18日,國際複蘇聯絡委員會(ILCOR)及其成員美國心髒學會(AHA)、加拿大心髒與卒中基金會(HSFC)和歐洲急救與複蘇專業委員會(ERC)發布了新的心肺複蘇(CPR)與心血管急救指南,簡化了施救程序,將有效的胸外按壓作為第一位的急救措施。

  ILCOR發布的《2010年國際心肺複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和治療建議》,強調早期進行不間斷的胸外按壓,提倡在公共場所和居住區備有自動體外電除顫器(AED),且除顫前後胸外按壓中斷時間應盡量縮短。

  《美國AHA心肺複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編寫者之一,特拉沃斯(Travers)醫生指出,對於未接受過正規培訓的施救者,應在呼救後,對患者持續進行“單純胸外按壓”,直至AED可供使用,或由其他人員接管患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李春盛教授認為,基礎生命支持(BLS)僅可使患者達到初級複蘇目標,其後的治療方可使患者達到存活出院的遠期目標。因此,除做好前期工作如BLS外,應在其後進行綜合髒器功能評估,並在多學科參與下,改善患者的血液動力學、代謝和神經功能,及早進行亞低溫治療,以減少患者神經係統缺陷的發生。此外,新指南最重要的特點是強調教育的重要性。CPR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文素質密切相關。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間,心髒驟停後存活出院率差異可達5倍,其根本原因在於,公眾對CPR的知曉程度、急救鏈的通暢程度及BLS規範程度存在差異。應通過教育,使社會對心髒驟停者能夠做出迅速反應,及時呼叫急救醫療服務係統並進行胸外按壓,激活急救生存鏈,環環相扣,提高救治成功率。

  加拿大紅十字會急救專家切斯特(Chisti)醫生在談到HSFC新指南時說,人們在CPR培訓中應學會的最重要的一課是,做出反應。在急救過程中,每耽擱1分鍾,將使患者獲救的機會降低10%。一項調查顯示,62%的受調查者接受過CPR培訓,但願意施救者僅占其中的40%。

  在歐洲,每年約有50萬心髒驟停患者,但僅1/5在院外接受CPR。在心髒驟停後5分鍾內,若不進行有效的胸外按壓,患者大腦將出現不可逆損傷。因此,ERC主席伯廷格(Bottiger)教授強調,遇到心髒驟停的患者時,應立即進行快而有力的按壓。此外,在發生心髒驟停後12~24小時內,將患者體溫降至32~34℃,可顯著增加其神經係統康複機會,結合使用AED可極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伯廷格教授總結說,業餘和專業人士均加入到CPR行列,每年將可使歐洲10萬心髒驟停患者獲救。

  HIV/AIDS指南:提倡早期診斷 早期治療

  2010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相繼更新3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抗病毒治療(ART)指南,國際艾滋病學會(ISA)美國專家組也發布了一項推薦意見,強調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此次《感染HIV的成人及青少年抗病毒治療指南》的更新,強調進行早期診斷和早期ART、選擇毒性較小的治療方案及進行更具策略性的實驗室監測,並明確了最佳的一線、二線治療方案;規定了最佳的起始ART時機,改進了ART方案變更標準,並提出了三線ART方案的概念。

  自2006年《感染HIV妊娠女性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及母嬰傳播阻斷指南》發布以來,在母乳喂養、ART起始時機選擇和暴露於HIV兒童的安全喂養研究方麵取得了重要的新證據。在新指南實施後,有望將母乳喂養人群母嬰傳播風險由35%降至不足5%,將非母乳喂養人群的風險由25%降至不足2%,並增加母親和嬰兒的生存率。

  《感染HIV嬰幼兒的抗病毒治療指南》的更新,為不同情況[合並結核感染、暴露於HIV相關病毒(ARV)或接受HIV感染母親母乳喂養]的感染HIV嬰幼兒提供了最優的一線、二線ART方案,提出改善HIV感染兒童(尤其是接受ART者)營養狀況的方案,並探討了治療依從性和ARV耐藥等問題。

  2009年12月,美國衛生和人類服務部發布推薦意見,對於無症狀的HIV感染者,建議於CD4細胞數為350~500/μl時開始治療。此次,ISA美國專家組發布《成人HIV感染抗病毒治療推薦意見》,進一步指出,對於無症狀感染者,可在CD4細胞數≤500/μl時開始治療;而對於病毒載量高、有症狀或共患病的感染者,推薦在CD4細胞數更高時開始治療;且治療應個體化,進行常規監測,以及早發現治療失敗者。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阿比蓋爾·祖格(Abigail Zuger)教授認為,ART策略的改變,將在治療費用、用藥監測及長期藥物副反應等方麵引起廣泛爭議,且就終生服藥問題而言,臨床醫生必將與低疾病進展風險的HIV感染者進行諸多討論。此外,對於無症狀感染者的治療後轉歸,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