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醫學

樊嘉教授課題組在肝癌轉移複發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作者: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2-25
導讀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樊嘉教授領銜的課題組,發現人體內一種微小蛋白質——四跨膜蛋白CD151是肝癌侵襲轉移的關鍵因素。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樊嘉教授領銜的課題組在肝癌細胞、腫瘤微環境和肝癌轉移與複發領域又取得新進展,課題組發現人體內一種微小蛋白質——四跨膜蛋白CD151是肝癌侵襲轉移的關鍵因素,四跨膜蛋白CD151與整合素α6β1高表達的肝癌細胞亞群在與腫瘤微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可獲得高侵襲和轉移的能力,這將為肝癌抗複發和轉移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靶點。美國胃腸病學會會刊——著名的《胃腸病學》雜誌(Gastroenterology)於2月11日在線刊登了該成果。

  肝癌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切除仍是目前首選的治療方式,但術後的高複發和轉移率明顯影響患者的長期生存,因此,探索肝癌侵襲和轉移分子機製對於改善肝癌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意義。

  近來,腫瘤微環境即“土壤”在腫瘤的複發和轉移中的作用受到腫瘤學家們高度關注。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外科主任、肝癌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樊嘉教授領銜的課題組,多年前就開始“腫瘤細胞、腫瘤微環境與肝癌轉移複發”的研究,發現四跨膜蛋白CD151是肝癌侵襲轉移的關鍵因素。

  據樊嘉教授介紹,CD151是四跨膜蛋白超家族重要成員之一,當前已證實其在肝癌侵襲與轉移中扮演重要角色,CD151的過度表達可促進肝癌侵襲與轉移。課題組多年潛心攻關,發現CD151和肝細胞生長因子受體(c-Met)過度表達的患者,其預後明顯差於僅c-Met過度表達的患者,解釋了c-Met不能作為評價肝癌預後的獨立預測指標的原因,提出了CD151作為判斷肝癌患者預後及抗複發、轉移治療靶點的優勢。此成果於2009年刊發在《肝髒病》(Hepatology)上,並被《肝髒病》(Hepatology)、《生物化學》(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多個國際著名雜誌引用。課題組進一步研究發現,CD151過度表達可促進金屬基質蛋白酶9(MMP9)的分泌和表達,參與肝癌新生血管形成、侵襲和轉移;首次闡述了CD151過度表達在肝癌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揭示了血管形成和肝癌轉移的新機製,此成果於2010年發表在《肝髒病》(Hepatology)上。

  該係列研究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十一五”支撐計劃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下,充分利用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雄厚的基礎研究平台、豐富而規範的臨床資源,取得豐碩成果,研究觀點連續刊登在消化係統最權威的學術期刊《胃腸病學》(影響因子12.9)和《肝髒病》(影響因子10.8)雜誌上。不僅闡述了“種子”——肝癌細胞在腫瘤的發生和進展中的地位,還揭示了“種子”與“土壤”——腫瘤微環境如肝細胞生長因子、腫瘤血管及腫瘤基質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並在肝癌侵襲和轉移中共同起著重要作用,這將推動肝癌轉移防治策略的調整,並為肝癌的治療提供潛在的靶標。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