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振動聲橋已經在46個國家的367家臨床中心應用,可用於感音神經性、傳導性和混合性耳聾患者,尤其適合於不願或不能長期佩帶助聽器者。在各種聽覺環境中,比如和熟悉的人談話、在背景噪音下聽聲,語言的識別能力明顯提高,而失真度優於原助聽器,並且可以整天使用,而無疼痛及瘙癢的困擾。與助聽器相比還有無堵耳感、反饋嘯叫大大降低、耳後部分可被頭發遮住不影響美觀,因耵聹及潮濕引起的維修問題也大大減少。缺點主要有費用較為昂貴,需有經驗的醫生及聽力學家提供此類服務等。
引起耳聾的病因多種多樣,外耳、中耳或內耳的疾病都會導致耳聾。臨床上常把耳聾分為三大類,即感音神經性、傳導性和混合性耳聾。
耳聾的治療一直是醫學上的一個重點關注領域,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使用鼓室成型術治療傳導性耳聾到80年代興起人工耳蝸治療重度感音性聾,從早期電子管助聽器到集成電路數字助聽器,從人工聽骨贗複物到目前各種電子人工聽覺植入產品,從單一人工耳蝸植入到目前各種人工聽覺植入技術,耳聾的治療一直在不斷進步和發展:鼓室成型術、助聽器驗配、人工耳蝸植入、骨錨式助聽器、聲電聯合刺激、振動聲橋、聽覺腦幹植入,這些新老技術逐漸構成了一套完整的體係,基本涵蓋了所有耳聾人群,使目前耳聾治療處於一個快速發展期。其中,人工聽覺植入是近幾十年來隨科技進步而迅速發展起來的聽覺康複技術,解決了許多以前單靠助聽器不能解決的聽覺問題。下麵,我們就人工聽覺植入作一介紹。
極度聾患者的福音——人工耳蝸植入
人工耳蝸植入技術是將人工製造的電子聽覺裝置植入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患者的耳蝸內(取代耳蝸功能),把外界聲音轉換成電刺激,直接刺激聽神經纖維而產生聽覺的技術。患者需要通過學習和訓練對聲音和電聽覺之間重新建立相應聯係,進而理解語言,恢複言語交流,重返有聲世界。
國際上具有代表性的人工耳蝸產品均由體內和體外兩部分裝置組成。體內的植入裝置包括電極和接收/刺激器,體外裝置包括言語處理器、方向性麥克風和傳送導線。人工耳蝸徹底改變了聾兒的未來,這是一種已獲得國際認可的醫學界的高新科學技術。
人工耳蝸植入需通過手術將體內的植入裝置放入患者體內,術前要做一些醫學評估,包括耳科及全身檢查、聽力學評估、CT和核磁共振,並對患者是否適合全身麻醉及是否存在其它限製手術的因素進行評估。
手術時間通常需要2-3小時。術後傷口愈合時間需要7天左右。手術一個月後,病人要回到醫院接受外部設備的安裝和調試。專業醫師及聽力學專家們會啟動言語處理器內的電腦程序,根據病人對聲音的適應程度進行言語處理器中的程序調試,使病人聽到的聲音更舒適,效果更佳。
病人對植入後聽到的聲音需要有一段適應的過程,所以需要定期到醫院來進行言語處理器的調試。與此同時,病人還要進行聽力及言語的康複訓練,才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中耳植入式助聽設備——振動聲橋
近10餘年來,在歐美一種新的耳聾治療方案——振動聲橋植入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2010年5月,這一全新的耳聾治療方案進入中國大陸,為越來越多的耳聾患者搭建起一座傳遞聲音的橋梁,讓溝通暢行無阻。
目前振動聲橋已經在46個國家的367家臨床中心應用,可用於感音神經性、傳導性和混合性耳聾患者,尤其適合於不願或不能長期佩帶助聽器者。在各種聽覺環境中,比如和熟悉的人談話、在背景噪音下聽聲,語言的識別能力明顯提高,而失真度優於原助聽器,並且可以整天使用,而無疼痛及瘙癢的困擾。與助聽器相比還有無堵耳感、反饋嘯叫大大降低、耳後部分可被頭發遮住不影響美觀,因耵聹及潮濕引起的維修問題也大大減少。缺點主要有費用較為昂貴,需有經驗的醫生及聽力學家提供此類服務等。
耳聾患者在植入了振動聲橋之後,外界的聲音被處理器的麥克風采集,然後被編碼成精密的電磁信號,發送到植入體,再指令漂浮質量傳感器振動。最後,這種機械振動會精準地傳入內耳,患者就聽到清晰而自然的聲音了。助聽效果明顯好於傳統方法,這是振動聲橋最大的優勢所在。振動聲橋植入的廣泛應用,為一些難治型耳聾患者帶來了聽力康複的希望。
自然而然的聆聽——骨錨式助聽器(BAHA)
BAHA,即骨錨式助聽器(Bone Anchored Hearing Aid,BAHA),是一種通過骨傳導治療耳聾的裝置,需要外科手術植入。1996年美國FDA批準了BAHA用於治療傳導性耳聾和混合性耳聾,2002年美國FDA批準了BAHA用於治療單側感音神經性耳聾。BAHA用於幫助慢性中耳炎、先天性外耳道閉鎖和單側耳聾不能使用常規助聽器的患者。這一係統需要外科手術植入,通過骨導而不是中耳傳導聲音到內耳。
BAHA主要適用於外耳或中耳問題所導致的傳導性耳聾、單側全聾以及部分混合性耳聾的成人和兒童患者。
BAHA的助聽原理是利用自身的顱骨傳導聲音原理,將聲音繞過外耳或中耳聽力障礙部位,通過骨頭直接發送到耳朵的聽力部位,產生清晰聲音,並且沒有常規助聽器易導致的聲音失真、反饋音及使用不舒服的耳模。
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的完美結合——聲電聯合刺激
聲電聯合刺激廣義上仍屬於人工耳蝸的一種,適應於一側語頻重度感音性聾,低頻聽力較好;另一側全聾患者,單音節言語識別率<50%;無進行性聽力下降者。聲電聯合刺激的原理是利用短電極,隻刺激耳蝸底轉部分的聽覺神經纖維,耳蝸頂部並沒有電極刺激,這樣就是高頻聲區域采用電刺激,低頻區仍用聲刺激,避免常規人工耳蝸植入對相對完好耳蝸頂部的毛細胞造成損傷,可保留低頻聽力,提高術後言語識別率及真實感。
聽覺腦幹植入
聽覺腦幹植入主要適應於雙側聽神經瘤或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病切除後、耳蝸骨化或聽神經發育不全等患者。其工作原理與人工耳蝸類似,不同的是人工耳蝸通過刺激耳蝸內的聽神經纖維而獲得聽覺,而聽覺腦幹植入是將電極植入到腦幹區,直接刺激腦幹耳蝸核的聽神經元產生聽覺。術中準確定位並將電極放於耳蝸核表麵是手術成功的關鍵,然而腦幹耳蝸核的術中定位遠比人工耳蝸植入術複雜,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電極放置位置不正確或術後電極移位等均有可能引起麵神經和舌咽神經肌電活動等非聽覺反應,國內開展並不多。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